巨人网
产经 科技 企业 数据 峰会 快讯 商业

《晏会厅》43期 | 宝马集团董事长齐普策:我们了解竞争,并习惯竞争

2024-11-05来源:晏成的财经观察编辑:瑞雪

编者按|《晏会厅》是搜狐出品的一档高端访谈栏目,由搜狐网副总编辑晏成先生对话汽车、财经、科技等行业领军人物。此为《晏会厅》第四十三期,本期对话嘉宾为宝马集团董事长齐普策( Oliver Zipse )。

2024年10月24日,《晏会厅》在北京专访宝马集团董事长齐普策。这是他今年第三次中国行,也是近两年内第六次访华。此次,他是来参加宝马与清华大学的一项战略合作:成立“清华-宝马中国可持续发展与出行创新联合研究院”。

这是齐普策任期内第四次接受我们采访。2019年8月,齐普策就任宝马集团董事长,两个月后,《晏会厅》在北京第一次专访齐普策。他谈及上任后首要做的事情:找到能一起愉快工作的人。

五年多过去了,这次的对话氛围更加松弛,像是赴一场每年之约。这位宝马集团掌门人,一上任便历经着全球市场一轮颠覆性的变革周期。我们希望探究,当“不确定性”被放大时,他对于竞争怎么看,对于产品与技术的思考,对于重要的事情如何做决策,对于跨国企业在全球的发展有哪些预见。

一个小时的聊天中,我们能感受到齐普策在践行宝马的产品哲学和经营哲学,他向我们解读了迈向新百年的宝马之道:传承、创新、平衡、聚焦,坚守宝马的差异化竞争优势——不变的驾驶乐趣。齐普策对于每一个问题都有答案,而且是颇为具象的观点:

1. 携手中国力量、以中国速度、中国式创新,未来跨国公司必须以本土化的方式来运作。

2. 驾驶乐趣不止于马力和动力,如何驾驭动力(How do you control your power)精准操控才是关键。

3. 安全、产品质量、系统整合能力和品牌建设,这四个方面会越来越重要。

4. 高科技应该是隐藏的(Shy)科技,不是简单堆砌。

5. 宝马发展的重点不是某个单一技术,而是系统性的整合。

6. 宝马经历了100多年的发展,现在已经进入第二个100年。在中国,我相信50年后我们依然会存在。

7. 我们的业务模式不是先去选择产品价位,然后把所有技术堆在里面,这样很难生存下来。

8. 宝马设计理念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决定性因素,就是减少驾驶员分心的可能性。

9. 我们需要聚焦4% (豪华汽车)市场份额,满足这些消费者的需求,进一步提升市场份额。

“作为一家全球化的企业,宝马一直坚守承诺,言出必行,有诺必达。”访谈中,有不少瞬间,齐普策的回答像是对自己五年前的回应——那些曾经做过的决策,正在逐步落地。

早在2020年,齐普策就认为,只做电动车是不够的,还要做好插电式混合动力、汽油发动机和一些市场的柴油发动机车型。这个策略在今天看来是成功的。

那些曾经试图在“大象转身”中ALL IN EV的传统车企巨头们,如今有不少又回过头来,加码对插混车型的投入,以便适应中国车市需求的变化,即使他们内心并不想这么做。相较之下,宝马的步伐会从容一些——从容,这也是我们在访谈中对齐普策的印象。

他拒绝孤注一掷,“我们发展的重点不是某单一技术,而是系统性的整合,把这些技术整合到产品上,充分满足客户所有的需求”

事实上,宝马在11年前就开始生产电动车,但其转型步伐稳健,擅长在可控的范围内前行。这种风格从齐普策对技术路线的选择,到新一代产品的规划、对智驾与创新的理解、对设计理念的坚持等方面,都能感受到。

稳健是需要底气的。

2022年,齐普策提出iFACTORY概念,这或许是他任职期间带给宝马的最重要的礼物之一。它代表了宝马的第三代生产体系,有高度的集成性和灵活性:可以基于同一条生产线产出任何动力类型的产品。正是基于此,“给用户选择的权利”才能从一种理念落地成为具体的产品与技术。

如齐普策所说,“概念是一件事,精准落地实施是另外一件事”。

要知道,成立于1916年的宝马公司,从最初的一家飞机引擎制造商,转型为如今全球豪华汽车和摩托车制造商,它经历过太多次将概念落地为现实的考验。在转型并穿越周期这件事情上,宝马有着属于自己的节奏。

[ 01 产品哲学与经营哲学 ]

四年前,当特斯拉迈向市值最高峰时,蔚来汽车创始人李斌也摘掉了“最惨的人”的标签,理想汽车、小鹏汽车接力登陆纽交所......新势力野心勃勃,成为资本和舆论的宠儿。

彼时,我们谈及“什么是一家汽车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时,齐普策预言,造一款车容易,难的是后续产品如何与已有的系统对接集成。成熟车企具备这种能力,但新势力会在发展途中遇上这个难点。

一语中的。如今,眼看着许多汽车品牌“起高楼”又“楼塌了”。与此同时,仍有新品牌、新品类、新技术、新概念涌入这个行业。浪潮没有终止。

YAN:面对传统与创新,传承与变革,宝马将如何平衡?

齐普策:创新不仅仅意味着技术的发展,我们需要用宝马的方式将所有技术整合起来。我们发展的重点不是某个单一技术,而是系统性的整合,把技术整合到产品上,充分满足客户的需求。我们希望提供的技术不只是炫酷,而是客户会用、敢用、能用。

另一方面,我们看到消费者越来越关注“核心价值”,如安全、产品质量、系统整合能力和品牌建设,这四个方面正在变得越来越重要。这些价值恰恰也是我们的优势所在。作为一个有历史的品牌,我们应当有所传承。传承是优势而非劣势。

当前汽车公司出现和消失的速度是前所未有的。宝马经历了100多年的发展,现在已经进入第二个100年。在中国,我相信50年后我们依然会存在。

YAN:早些年在中国市场,提起三四十万的豪华车,那是BBA的天下。如今,蔚来、理想、问界、比亚迪的腾势等中国品牌陆续入局这个领域,目标直截了当:抢占BBA市场份额。这会对宝马造成压力吗?

齐普策:中国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汽车市场,中国的创新技术也处于全球领先地位,有许多强有力的玩家。现在在中国,宝马品牌还是很有价值的,当然也需要不断调整、不断适应,以创新技术进一步巩固核心价值。

在中国,我们的技术开发更关注本土消费者的需求。宝马在中国拥有一支3200人的研发团队,深谙本土创新并将其融入产品设计。比如,我们在语音识别领域正在取得进步,随着新世代的到来,语音识别将是对车辆进行控制的重要方式,可以显著简化车辆操作。

市场如此之大,宝马只占到全球市场3.5%-4% 的份额。我们当然希望增长市场份额,但我们需要聚焦 4% 市场份额,满足这些消费者的需求。

YAN:近些年,有许多新的技术与概念涌入汽车行业,您怎么看待这些新方向?

齐普策:汽车行业需要新的方向,但不能简单粗暴地往车上堆叠,最终有一天消费者为车上堆叠太多东西而感到苦恼。宝马认为,高科技应该是隐藏的科技(Shy Tech),让用户自然而然地使用。

宝马的设计理念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决定性因素——减少驾驶员分心,这越来越重要。随着屏幕越来越多、越来越亮,这将对驾驶员干扰很大。我们需要在发展技术的同时,减少让驾驶员分心的可能。

宝马的设计不仅是为了让车辆更好看,更重要的是让车辆更好地服务于驾驶。

我们的业务模式不是先去选择产品价位,然后把所有技术堆里面,这样很难生存。我们要为产品选择正确的技术,需要扩大(生产)规模,供应链也跟得上,要保证高质量的生产。在业务运营方面,我们非常谨慎。

[ 02 不惧竞争,坚守驾趣初心 ]

前不久,欧盟宣布对中国电动车正式征收高额关税。宝马、大众等德国车企明确表态反对。作为一家全球化公司,宝马集团要面对的不只是欧洲市场或中国市场,它需要纵观全球,找到那个平衡点,尤其是在电动化时代。

在市场剧变和竞争的不确定性之下,这家百年豪华车企并未动摇其初衷——始终保持着对驾驶乐趣的追求,不仅着眼于技术的创新,更是以开放的心态迎接市场的每一次挑战。

YAN:在燃油车时代,动力和性能是豪华车的标识。如今在电动车时代,驾驶乐趣还会是宝马品牌的特色吗?

齐普策:宝马不仅生产燃油车,还生产电动车。11年前,我们就开始生产电动车。驾驶乐趣是我们的品牌核心,在电动车时代,我们亦深谙电动车的驾驶乐趣之道。

对于宝马来说,我们总是可以提供足够强的动力,但驾驶乐趣不只是关乎马力,更关乎(客户)如何感受这辆车,以及这辆车向驾驶者传达了什么信息,并与驾驶者建立什么样的情感连接。

电动时代,动力易得,但如何掌控强劲的动力:How do you control your power (如何驾驭你的动力),这才是关键。

YAN:目前,中国有一个很热门的词,叫“内卷”。您听说过吗,您如何看待“竞争”?

齐普策:关于内卷,我的理解是:当竞争进入高度紧张的状态时,人们会陷入焦虑,缺乏理性思考,仅作被动反应,而非主动思考。

如果发现自己处于这种模式,就应该暂停并反思,找到自己的竞争优势。如果只是无意识地模仿别人,就会陷入生存危机,这是无法长久生存的。唯有明确自身的优势,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毫无疑问,欧洲也是全球竞争很激烈的市场,多年以来一直如此。我们了解竞争,我们习惯竞争。我们知道如何面对竞争,不能跟着价格竞争走,需要找到自己的节奏。如果只是为了跑量,这是很危险的,我们要确保企业有流动性。

价格战没有赢家。但同时,中国对宝马非常重要,我们不会轻言放弃。如果不能在这里取得成功,那么在世界其他地方也必将面临挑战。

我们欢迎竞争,竞争能提升效率。希望大家能够知道在什么时间点及时停下来,在接下来的几个月、一两年当中,进入到良性的竞争周期——一方面,企业能够维持一定的利润;另一方面,消费者能够找到最优的产品。

[ 03 有史以来最大一笔投资 量身定制中国的新世代车型 ]

今年是宝马集团进入中国市场的三十周年,下一个三十年,BMW 新世代将扮演重要角色,宝马为此做了有史以来最大的一笔投资。

YAN:针对新世代车型的推出,宝马在中国市场和全球市场会有何差别?您目前对新世代车型的评价如何?

齐普策:我刚试驾了新世代车型,给我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相信大家在看到新世代车型时,就会深刻感受到我们背后的努力付出和创新设计。

2026年,宝马在沈阳投产的第一款新世代车型将是一款纯电SAV车型,这款车型将根据中国消费者需求量身定制,在中国生产,满足中国消费者的需求。我们认为这将是跨国企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必须以本土化的方式来运作。新世代的车型将是这种策略的代表。

YAN: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品牌正在主攻智能驾驶,宝马的新世代产品在智驾领域会有哪些特色?

齐普策:我们非常关注中国汽车品牌提供的 L2++自动驾驶。在技术发展过程中,我们绝对不会以消费者的安全作为代价。目前全世界有大约 2000 万辆宝马集团互联汽车行驶在道路上,大约 800 万辆具备远程软件功能。我们清楚地知道风险在哪儿,不会给出做不到的承诺。

作为一家全球化的企业,宝马会坚守承诺,言出必行。

20 多年前,我们在 BMW 7 系上推出了 BMW iDrive,首次提供人机交互系统。BMW 新世代车型将带来完全不一样的人机交互,摒弃掉任何干扰驾驶员的元素。

现如今,大多数车都如 40 年前一样,在方向盘后面投射数据和信息,但这绝不是最好的位置,因为驾驶员必须要低头才能看到这些信息,这与观察路面和周围交通状况时眼睛的聚焦方式不一样。这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会让驾驶员分心。

在 BMW 新世代车型上,我们把关键的数据都放在驾驶员的视线正前方。驾驶员不需要抬头或转头,只需要眼观前方,在恰当的时候,(正前方)便会出现所需要的信息。

导航系统会离驾驶员很近,不会让驾驶员分心去点很多按钮,指尖轻轻一触便可以完成所有操作,并且不会对现有屏幕产生任何干扰。新世代车型将启用全新设计的人机交互系统,数字化技术加持让交互更便捷。

后记

或许是因为出生于海德堡——这座坐落于内卡河畔、被校园环绕着的城市,拥有欧洲最古老的大学,学术氛围十分浓厚。60年前,齐普策成长于此。他颇爱校园氛围,会去慕尼黑大学讲座,也是清华大学经管学院顾问委员会的委员。他相信大学是产生创新的地方,可以有效推动行业发展。

采访中,我们面对的不仅是一位全球顶尖的企业家,齐普策还像是一位研究者,对于关键问题的思考和答案,有一种笃定的“稳感”。他多次提到平衡,无论是传承与创新的平衡,还是销量、品牌与利润的平衡。

齐普策告诉我们,在宝马集团的董事会上,他起初不设议程,董事会成员先自由交流,各自谈论遇到了什么问题、想和大家一起讨论什么问题。这之后,才进入正式议程。

“作为一家全球企业,平衡变得越来越重要。”齐普策说,我们不能满足所有人的需求,但可以在不同的场合中取得利益的平衡:“如果你觉得可以孤注一掷,把宝押在某一个技术、一个市场或者某一种利益上,那绝不会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