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人网
产经 科技 企业 数据 峰会 快讯 商业

当优质产能都严重过剩,光伏龙头反内卷还怎么进行下去?

2024-11-11来源:蓝鲸新闻编辑:瑞雪

文|华夏新能源网

围绕光伏在低谷期如何自救与变革,行业各方已经开出了五花八门的“药方”,其中,围绕“价格”调整,动作频繁。

10月中旬,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组织了一场高规格的“防止行业内卷式恶性竞争”座谈会,钟宝申、李仙德等光伏大佬均到场参加。紧随其后,协会又发文直指“低于成本投标中标涉嫌违法”,并为组件生产成本划定0.68元/W这一红线。

协会牵头之下,行业“反内卷”浪潮已来袭。

更为积极的信号是,央国企投标价格也出现了回升。10月下旬,天合、隆基、晶科、通威、晶澳等多家组件龙头均传出涨价消息,涨价幅度1-3分钱/W。这对今年行情惨淡的光伏行业不啻是打了一剂强心针。

今年以来,光伏四大环节全部成本倒挂,价格仍一路下跌。继二季度整个行业亏损270亿元之后,三季度全行业又亏损了110亿元。深陷洗牌泥沼的光伏行业,价格拐点何时出现?这是当前所有光伏人最关心的问题。

而今,组件涨价终于出现,背后的产业困境是否有所改变?光伏产品价格拐点到了吗?

“反内卷”第一步:涨价!

过去一个多月以来,光伏行业大佬们密集会面。先是在9月,七位光伏大佬集体做客央视《对话》节目(7家企业总市值超2000亿),为行业“把脉”和建言,希望为行业提振信心。

10月14日,上海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组织了一场关于防止行业内卷式恶性竞争座谈会。可以说是继9月央视《对话》之后行业内又一次高级别会议。

这场会上,大佬云集。隆基绿能董事长钟宝申、晶科能源董事长李仙德、协鑫科技联席CEO兰天石、爱旭股份董事长陈刚等出席。从公布的名单来看,参会企业还包括晶澳、天合、通威、阿特斯、TCL中环、捷泰、高景、红狮控股、大全、新特、正泰新能、江苏美科等共计16家企业,都是产业链各环节的主要企业。

对于价格下滑带来的恶果,早已在企业间形成共识。因此,这场会的目的很明确——稳定价格,化解供需失衡。另据业内人士透露,此次反内卷座谈会主要围绕三个方向展开:一、淘汰低效产能;二、解决超产问题;三、限价解决低价中标乱象。

四天后的10月18日,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发文指出“低于成本投标中标涉嫌违法”,并表示,光伏组件是需要稳定运行20-25年的产品,相比价格,质量才是最关键的考量因素。0.68元/W的划定,是基于优秀企业在保证产品质量前提下的“最低成本”,招投标价格红线就此划定。

不到一周,招投标价格就出现了明显变化。

先是央国企招标价格策略开始变化:10月22日开标的中节能2024年度光伏组件框架协议采购项目显示,参与投标的13家企业中,11家企业平均单价不低于行业协会测算的0.68元/W成本价,整体均价达到0.694元/W。

11月5日,中节能2024年度2.5GW光伏组件框架协议采购公示中标候选人,5名中标候选人入选,候选人投标价格为0.68~0.703元/W。

“涨价”背后:龙头挺价意愿强烈

招投标规则悄然变化之后,多家龙头企业纷纷上调了组件市场价格。客观来说,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并非“定价”部门,定价权不在其手上,发文与组织龙头开会只有引导作用。

那么为何市场反应迅速,最终确实推动了行业涨价?这背后有两个因素:

第一,组件厂商挺价意愿强烈。

对此,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专家组副主任吕锦标表示,“此次行业协会的呼吁也反映了业内的主流声音,一同期待光伏行业价格逐步回归理性”。

今年以来,内卷已经让产业链上下游苦不堪言了,四大环节都已成本倒挂,价格却还在一路下跌。根据InfoLink数据,截止10月16日,今年硅料、硅片、电池、组件的价格跌幅分别为38%、50%、43%、29%。而在央国企的集采项目端,组件定标价格从年初的0.9元/W一路下滑,在9月以后破7。10月份更是有企业报出了0.61元/W的低价。

这使得一体化组件龙头处境尤其艰难。五大龙头中除晶科之外,其他几家都出现了季度亏损,其中隆基、通威更是连续四个季度亏损。全行业巨亏中,谁最痛?龙头们是最迫切保住现金流、希望价格止跌的。

吕锦标对华夏能源网表示,“央企最近开标集采价格的提升,其实主要还是靠龙头企业的挺价意愿。”他表示,因为央企的标段通常规模大,短期内要求大量集中交货,出于综合实力、规模、履约能力等考虑,央国企招标其实都是在龙头企业中比价格。“综合实力不足的企业,即使再低的报价,也很难中标。”因而,龙头企业的意愿直接影响着央国企的开标价格走势。

第二、央国企下调了招投标中的价格权重。

作为行业下游客户,央国企也希望组件价格和供需保持稳定。

在新能源招投标评分标准中“价格权重过高”问题,困扰业内已久。迄今,已有多家电力投资企业下调价格权重。据吕锦标介绍,目前一些央国企还设置了一些“限价条款”,如遇明显低于成本的报价,会把最低价格拿掉。

“价格权重下调,意味其他比例上升,这样的规则调整对龙头企业更加有利。”吕锦标表示。另据行业媒体报道,有部分央企提高了技术及运营考核标准,将产品与技术创新、整个生命周期的度电成本、产品质量可靠性、可持续运营能力等纳入评价指标。在这些考量指标方面,龙头企业显然更具优势。

吕锦标坦言,央企也不希望组件价格一直下滑,组件商长期亏本供货不仅意味着质量不能保证,更影响着长期供应关系的稳定。“组件商长期在成本线下供货,对制造业是伤害,一定不可持续,也不是可以长期合作的伙伴关系,这一点央企是清醒的,所以他们是十分认同协会打击恶性低价的倡议。”吕锦标对华夏能源网表示。

实际上,对照协会的“价格红线”,市场上最优组件成本实际上都已经高过0.8元/W,因而0.68元/W的红线价实际还是低于成本线的。因此,越是优质的产能和企业,越希望价格出现反弹。“每瓦调升1-3分钱,就表达了这种意愿。”

优质产能过剩:留给行业的最大难题

那么,组件价格的拐点已经到了吗?

吕锦标认为还言之过早。原因很简单,单纯指望企业价格自律,并不能解决产能过剩这一根本问题。

华夏能源网在此前文章《风电光伏深陷“囚徒困境”,限价自律能否“药到病除”?》中,就曾提出,价格自律并非“标本兼治”之策。

反内卷的关注点不应仅仅在“价格”上,根本上还要回到产能供给。

吕锦标在接受采访时也表示,如今中小企业都已出局或“躺平”,留在牌桌上的前十龙头企业,他们的出货计划也高达690GW,仍然超过全球晶硅光伏装机需求。如按照InfoLink的预估——2024年全球光伏市场需求将落在469-533 GW,前十企业的出货规划已经超出全球市场需求很多了。

产能过剩之下,虽然组件价格出现了小幅上涨,但目前的“涨价”行动,只限于光伏组件报价和一些分布式经销商的上调,尚未实质性落地。大型地面项目的组件价格,迄今还没有明确的上涨迹象。

业界有消息称,虽然龙头企业部分产品价格上调,但属于“有价无市”,反而是未跟进涨价的厂商出库存的速度在加快。近日,以山高能源费县250MW光伏发电项目光伏组件的采购招标为例,参与投标的10家企业中5家企业的报价低于0.68元/W,其中还包含一家头部品牌(Top4)。

让企业通过“自律”守住0.68元这条价格红线,并不容易。

对此,吕锦标也谈及了问题的核心,“协会的最低价格倡议,只是希望止住价格不再下滑,至于价格回弹,还是取决于供需关系改善。”换言之,行业的核心问题是全产业链优质产能过剩。

“当优质产能过剩,去产能就成了伪命题。”吕锦标称。

而优质产能难去,是出于都想留在牌桌上的理性。如今,优质产能背后的龙头企业们,旗鼓相当,暂时“谁也干不掉谁”。因此,寄希望于价格止跌从而让“内卷”停下来,是不现实的。

吕锦标表示,今年行业价格基本不会有太大变化了,第四季度的市场已经瓜分完毕,明年一季度又是传统淡季,增长不多。

此时如果继续血拼下去,2025年就会很麻烦,拐点何时出现,仍要取决于龙头企业。只有龙头企业带头降负荷,才可能从行业产能侧改善供需关系。

吕锦标认为,这一轮调整的希望是,龙头企业开始反思,开始害怕,开始想办法了。与其最后耗光现金流无力开工,还不如现在大家都降一点开工率,不争一时之利,站在战略的角度,将目光放长远。如果每一家企业都形成共识,我觉得价格调整拐点马上就会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