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人网
产经 科技 企业 数据 峰会 快讯

核心业绩失速,杨明超想再造一个“锅圈食汇”?

2024-10-29来源:蓝鲸新闻编辑:瑞雪

文 | 新消费财研社

进入下半年,锅圈食品(02517.HK)开启了大手笔“买买买”模式。

继今年7月全资并购华鼎冷链科技100%股份后,锅圈食品又于近日宣布拟出资2.46亿人民币收购北海逮虾记食品有限公司(下文称“逮虾记”)41%的股份,在本次收购完成后,锅圈将合计持有逮虾记51%的股份。

逮虾记成立于2021年,主要聚焦虾滑的生产、研发和销售,此外还有牛肉滑、猪肉滑、鸡肉滑、墨鱼滑、鱼滑等产品。锅圈表示,此次收购是强化“单品单厂”战略的一环。锅圈通过垂直整合,将全力打造核心产品的供应链。

而在加大布局上游端供应链的背后,锅圈正试图通过布局预制菜寻求“第二曲线”。

但理想很丰满,现实却有些骨感。近两年来,随着规模迅速扩大,锅圈食品业绩过于依赖加盟店、盈利能力偏低、核心业绩失速等问题正日益凸显。

盈利疲软,核心业绩持续“失速”

今年以来,火锅店和火锅食材店的日子似乎更加难熬。

2024年上半年,海底捞客单价实现“三连降”,而呷哺呷哺不仅营收下跌15.87%,净利润还巨亏了2.73亿元。而作为火锅预制菜第一股的锅圈食品,在业绩方面承压也是相当明显。

财报显示,上半年锅圈食品实现收入26.65亿,同比减少3.5%;净利润8550.8万,同比下降26.7%。不仅盈利能力持续下滑,核心业绩还面临失速风险。

2024年上半年,锅圈销售在家吃饭、餐食产品及相关产品实现收入为25.87亿,营收占比97.1%。其中,销售与加盟商收入为23.38亿,营收占比87.8%。

而锅圈食汇自身表示,销售在家吃饭,餐食产品及相关产品的收入占集团总收入的大部分,该项收入同比下滑,主要是由于加盟门店向消费者销售金额的减少所致。在2024年上半年锅圈的客单价下降了6—8块,因此公司的营业额出现了下滑。

可以看到,今年上半年消费端的下滑,让锅圈本来就备受争议的盈利能力雪上加霜。事实上,2023年成功上市后,锅圈食汇的首份财报就显现出了疲态,锅圈当年实现营收61亿元,同比减少10.82亿元,跌幅达到15.05%;净利润增速也严重放缓。而到了今年上半年,锅圈的业绩仍然继续处于下行区间。

盈利能力持续下滑,也引发行业机构和投资者对于锅圈食品的质疑。新消费财研社关注到,方正证券近日下调了锅圈的预测盈利,其研报指出,预计锅圈食汇2024年到2026年实现营收61.13亿元、69.93亿元80.04亿元。归母净利润2.47亿元、2.82亿元、3.50亿元,相比于四个月之前研报中的预期更低。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认为,锅圈食品初步建立了自己的护城河,即它的供应链和规模效应,品牌效应目前只停留在长江以北。但整体看它的护城河并不强,因为它没有太多的门槛且非常容易复制。

加盟商赚钱难,管理缺位食安问题凸显

“它所有的护城河都是基于规模效应,如果离开了规模效应,它是没有核心竞争力的,整体来看,并不看好它的发展模式。”朱丹蓬表示。不过,从门店增长情况来看,锅圈的规模优势似乎也岌岌可危。

财报显示,2024年上半年锅圈零售门店网络覆盖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共有9660家零售门店。而在去年同期,公司共有9915家门店,门店数量在一年内减少了255家。从门店类别来看,锅圈拥有9650家加盟店,10家自营门店,上年同期公司加盟店,自营店数分别为9910家和5家,加盟店数量呈缩减趋势。

对于2024年门店结构和业绩的下滑,锅圈解释称这是计划内的调整。过去一年,公司暂停了门店扩张,专注于结构优化和标准化经营,通过“墩苗”行动提升了门店质量,为下半年业绩增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然而,根据窄门参演最新的数据提示,其在营门店数已缩水至8846家。

收入和门店数量下滑,主要是因为在家用餐食品及相关产品收入减少,这也是锅圈一直以来的主营业务。

而事实上,自从餐饮复苏以后,锅圈的在家用餐收入就一直在缩水,今年上半年的餐饮行业大打价格战高,同质化的火锅品类价格战更甚,消费者百元以内就能吃到火锅大餐,二三十就能吃上一顿小火锅,这对客单价不低,便利性不足的锅圈来说冲击力实在不算小,加盟商的日子自然也不好过。

曾有加盟商向媒体诉苦,尽管锅圈不额外收取加盟费用,但由于其他费用的存在,加盟商的资金压力并未就此减轻。

锅圈门店数量近年来实现“狂飙”,可谓是吃尽了加盟模式的红利,但实际上这也是一场“资本的游戏”。

一方面,虽然旗下门店近万家,本质上锅圈食汇依然是面向B端加盟商的上游供应商角色。同时B端加盟商越多,锅圈食汇产品销量越高,成本控制力越强。另一方面,主打“加盟模式”不仅让锅圈食汇甩掉了人工、门店租金、产品损耗等成本“包袱”,还为该公司增添了年度服务费等营业收入,同时将存货风险分摊给加盟商。

也就是说,锅圈利用加盟商作为杠杆进行扩张,钱由加盟商出,而建设供应链和品牌推广等开支,则通过对外融资解决。2020年起至IPO前,锅圈累计融资超过了28亿元。茅台、三全食品、IDG、天图资本和招商国际都是其背后的投资人,游戏玩到最后,加盟商能否赚到钱,其实还是要看终端市场的需求。

中新经纬曾透露出一个数据表明,一个上海的锅圈加盟商曾在锅圈整体业绩最好的2022年12月至2023年的6月,单店半年内做出了58.53万元的营业额,营业水平可以说是相当不错,锅圈当时在上海约有300家门店。这名加盟商的营业额成绩排在132位,属于中上水准,但是仍处于亏损状态。

然而,如今锅圈的现有门店依然是近万个大型连锁平台,对于加盟店主来说,以前门店少的时候,单店可以做的生意不算少,如今门店多了,锅圈将开店的保护半径从原来的3公里缩短至1.5公里,甚至在物美超市建立了“店中店”,加盟商只能“消费者砍半”。

加盟商不仅面临线下竞争严重,还要面临客户线上下单的压力。通过锅圈APP和小程序均可在线上下单,临近的锅圈店负责配送。如此一来,加盟商类似锅圈的前置仓,好的地址和为此付出租金,似乎意义就不大了。

可见,对于锅圈的大多数加盟商实则算是苦苦支撑的了。

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江瀚认为,相对于直营模式,加盟模式虽然不需要公司投入太多的资金,但其在食品安全、库存管理等方面带来的风险却数倍于直营店模式。

从2020年起,锅圈食品就已经开始频繁暴露食品安全隐患。据新浪旗下消费者投诉平台黑猫投诉显示,围绕锅圈食品的投诉量达到几百起,投诉内容涉及食品安全,食品存在异物、变质、客服态度差、虚假宣传、门店缺斤少两等诸多问题。

在企查查的信用大数据频道搜索锅圈食汇,可以查到近200条行政处罚,其中也多起涉及食品安全问题。

例如,安福市市场监管局发现,安福市锅圈食汇食品店2022年2月16日从锅圈食汇总部整件购进“美人脂雪花肥牛”等产品,在店内操作时切割后,以散装形式进行销售,比如美人脂雪花肥牛,售价32元每盒,羊肉腿,售价18元每盒。然而,这些产品均无生产日期,无保质期,生产厂家地址等信息,属三无产品。

以上问题也反映出锅圈在供应链和加盟管理上存在很严重的问题。江瀚称,随着锅圈食品的IPO成功,其庞大的加盟体系确实存在一定的管控风险。加盟店数量的增加意味着公司需要更多地管理和监督,以确保加盟店的质量和食品安全。因此,锅圈食品需要加强对加盟店的监管和培训,以减少管控风险。

“顶风”布局预制菜,扬言要开一万家店

或许是为了打破主业盈利疲软难题,提前布局未来市场,锅圈食品也一直在有意识开拓新的赛道。

尤其是上市之后,锅圈食品可谓是“四面出击”。先是创始人杨明超及其他高管多次在公开场合为公司新业态——预制菜连锁门店“锅圈肴肴领鲜”站台。锅圈高调表示,预制菜市场大有可为,要将“锅圈肴肴领鲜”,开进万家农贸市场中,并提出了新一轮的万店目标。

与主品牌锅圈食汇主打一站式火锅、烧烤、生鲜、预制食材超市不同,子品牌“锅圈肴肴领鲜”,主打速烹菜,主要面对家庭专卖速冻调理品、预制菜品和各种油炸食品。

锅圈创始人,董事长杨明超称,预制菜能够解决在家下厨麻烦的痛点,而选择农贸市场是因中国有60多万个行政村,四万多个乡镇,2000多个县,80%的人口都在这,他们正是我们全球优质蛋白食材的需求者和消费者。

据公开信息,在开店的节奏上,“锅圈肴肴领鲜”今年会主攻省会城市,目前已在郑州,深圳,南京,杭州,上海等地开出了十几家门店,与主品牌一样主推加盟模式。据知情人士透露,锅圈内部正在拿十几家门店打板测试,模式跑通之后会在明年全面推进扩张。今年预计先开开店200家左右。

不过在大环境上,公众和消费者对预制菜的偏见颇深。从去年到今年,不少大企业在预制菜的业务开拓要么折戟而归,要么停滞增长。更多的企业选择保持缄默,对于预制菜业务选择闭口不谈,而锅圈似乎在反其道而行。

不过,对于预制菜赛道的未来发展前景,业内看法不一。头豹研究院零售社服行业首席分析师章唯琳则是比较看好锅圈所处的预制菜赛道。她认为,中国预制菜赛道目前虽然增势明显,但仍处在发展初期阶段,特别是C端预制菜消费市场仍未被完全打开,未来还有非常可观的增长空间。

锅圈食品能否将“锅圈肴肴领鲜”做成下一个增长曲线,尚需要时间来检验。

锚定2030年前实现中国人登月目标,工程全线正全面推进
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行任务新闻发布会今天上午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召开。发言人介绍,锚定2030年前实现中国人登陆月球的目标,工程全线正在全面推进各项研制建设工作。目前,长征十号运载火箭、梦舟载人飞船、揽月月面着陆器…

2024-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