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小菜园国际控股有限公司(简称“小菜园”)正紧锣密鼓地推进其上市进程,据可靠消息透露,公司已启动上市预路演,目标筹集资金7.8亿港元,由华泰国际与瑞银集团联合担任保荐人。此前,小菜园已于12月4日顺利通过港交所上市聆讯,并发布了聆讯后的相关资料集,标志着其港股上市之旅即将步入冲刺阶段。
追溯小菜园的发展历程,自2013年安徽铜陵人汪书高开设第一家门店以来,公司始终坚持直营模式,主打徽菜家常菜,如徽州臭鳜鱼、农家红烧肉等,凭借亲民的客单价(50元至70元之间)及优质的服务,如超时免费赠送菜品、无条件退换等,赢得了消费者的广泛认可。然而,其门店扩张速度相对稳健,主要集中在华东地区,截至2024年8月31日,在营门店数达到640家,覆盖中国14个省份的146个城市或县。
尽管门店扩张步伐稳健,小菜园的业绩表现却十分亮眼。根据公开数据,2021年至2023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26.46亿元、32.13亿元和45.49亿元,净利润也呈现逐年增长态势,分别为2.27亿元、2.38亿元和5.32亿元。2024年前八个月,小菜园实现营收35.44亿元,同比增长15%,净利润达到4亿元,同比增长1.5%。在2023年,小菜园在中国大众便民餐饮市场中排名第一,市场份额占比0.2%。
然而,随着门店数量的增加和餐饮行业整体客单价下滑的趋势,小菜园也面临着门店层面利润下滑的挑战。2024年1至8月,公司整体翻台率降至3.1次/天,同店销售额同比减少11.4%,门店经营利润率由21.3%下降至17.8%。公司方面表示,这主要是由于去年同期消费者支出激增导致基数较高、部分菜品降价以及新开门店尚处于爬坡期等因素所致。
尽管面临诸多挑战,小菜园仍展现出了强劲的扩张意愿。根据公司公告,小菜园计划在2025年和2026年分别新开160家和180家门店,如果这一目标得以实现,公司将在2026年底前突破“千店”大关。未来,小菜园将增加在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的门店分布密度,并积极探索中国香港和新加坡等海外市场的拓展机会。
为了实现这一宏伟目标,小菜园亟需通过上市筹集资金。根据招股书,所得资金将主要用于扩大门店网络、增强供应链能力、提升信息技术水平等方面。然而,随着门店的快速扩张,小菜园也面临着食品安全及质量管控、人才储备和供应链管理等方面的挑战。今年6月,公司曾陷入“员工健康证造假”风波,进一步凸显了加强内部管理的紧迫性。
值得注意的是,在上市前夕,小菜园曾多次进行大额分红。据披露,公司在2021年、2023年和2024年分别宣派股息1.5亿元、1.353亿元和1.875亿元,累计分红高达4.728亿元。这些分红大部分流向了公司实控人汪书高,这也引发了市场对其上市动机的质疑。
从小菜园的股权结构来看,汪书高通过7个持股平台控制着公司已发行股本中92.99%的股份,是公司的实际控制人。而剩余的7.01%股份则由加华资本持有。加华资本对小菜园的投资始于2022年,先后通过认购可换股债券的方式投入资金。然而,随着小菜园上市进程的推进,加华资本所持有的股份也将计入公众持股量。
在上市的压力下,小菜园能否成功实现其扩张计划并克服面临的挑战,仍需时间给出答案。但无论如何,小菜园作为中国大众便民餐饮市场的佼佼者,其未来发展仍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