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人网
产经 科技 企业 数据 峰会 快讯 商业

通义“重生”:阿里AI应用再定位,能否赶上AI助手市场“末班车”?

2024-12-26来源:钛媒体APP编辑:瑞雪

在AI应用的激烈竞争中,阿里旗下的“通义”经历了一年的沉寂后,终于迎来了重大变革。据多方媒体报道,通义已从阿里云独立出来,并入阿里的智能信息事业群,这一调整涉及To C方向的产品经理及工程团队。调整后,通义PC及App团队与智能搜索产品夸克平级,而原有的通义实验室则继续留在阿里云体系内。

此次变动标志着阿里对大模型业务方向的重新规划和对通义应用的重新定位。通义系列,作为达摩院研发的AI产品,一直是阿里在AI领域的核心力量,主要通过MaaS方式对外提供服务。然而,通义应用的初期定位更像是阿里AI技术的展示窗口,而非独立的产品,这导致其在市场上的存在感不强。

据了解,通义应用最初是作为大模型的一部分,被打包进To B服务中,目的是吸引B端用户的关注。因此,尽管通义App上线时间较早,但并未得到太多宣传。然而,随着AI市场的不断发展,通义开始面临来自其他竞品如Kimi、豆包、文小言等产品的激烈竞争。

此次从阿里云剥离后,通义应用正式从B端转向C端市场,踏入了竞争激烈的AI助手应用市场。然而,此时的通义已经失去了先发优势,需要迅速提升用户量,以在市场中站稳脚跟。据内部人士透露,通义应用已经开始关注DAU、MAU等指标,拉新获客成为当务之急。

值得注意的是,阿里和字节在AI领域的策略似乎正在发生互换。阿里一直擅长B端客户服务,而字节则擅长C端产品化能力。然而,现在阿里希望通过整合智能信息事业群业务,押注通义和夸克,撕开AI To C方向的一道口子;而字节则期待豆包在C端的成功,能够带动B端的规模化转化。

回顾通义的发展历程,早期它曾是最具C端基因和爆款气质的AI应用。通义是国内首个上线的AI助手应用,比豆包早了约四个月,比Kimi早了近半年。然而,随着热度的消退,通义开始变得低调,功能更新宣传也不积极。这导致Kimi、豆包等竞品后来居上,成为市场顶流,而通义则一直未能火起来。

通义应用的摇摆不定是其未能成功的一大原因。通义更像是阿里AI功能的展示橱窗,不同AI功能来自不同业务团队,各自为营,功能升级步调不统一。C端只是钩子,B端才是真正目标用户。这种定位导致通义在C端市场的表现不佳,失去了大量潜在用户。

现在,通义再次转向C端市场,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市场上的AI助手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靠投流换取增长,如豆包、Kimi;另一类则是轻投入,重自然留存增长,如文心一言和通义。从用户体量来看,Kimi、豆包、文心一言属于第一梯队,通义属于第二梯队,差距十分明显。

为了缩小差距,通义需要在营销获客方面加大投入。然而,投流成本高昂,对于资源有限的通义来说,如何高效利用资源成为关键。与此同时,豆包作为通义最大的竞争对手,内部重视程度远高于通义,这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资源的倾斜投入。

除了面临豆包的竞争外,通义还需要解决内部功能统一的问题。来自不同团队的产品研发需要融合进通义应用中,形成统一的产品体验。通义与夸克的关系也变得微妙起来。此前,夸克与通义不存在直接竞争关系,但随着通义转向C端市场,两者之间的平衡被打破。

尽管面临诸多挑战,但通义仍有机会在C端市场取得成功。随着AI技术的不断发展,桌面端市场的重要性逐渐显现。桌面端比手机端更具扩展性,是打破应用间壁垒、实现AI与人在生产力领域协作的关键入口。通义可以抓住这一机遇,在桌面端市场发力,与夸克合力围剿豆包等竞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