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人网
产经 科技 企业 数据 峰会 快讯 商业

400年张小泉何以陨落?从国货之光到负债累累谁之过

2025-04-16来源:ITBEAR编辑:瑞雪

老字号张小泉,这个拥有400年历史的品牌,近期却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先是3月28日,张小泉集团及其法人因涉及31.3亿元的巨额执行标的被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执行法院为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紧接着,4月1日,该集团又新增两条被执行人信息,合计执行标的超过4700万元,执行法院为上海市静安区人民法院。4月2日晚间,张小泉发布公告称,其控股股东张小泉集团所持的320万股上市公司股份将于5月8日在淘宝司法拍卖平台上进行拍卖。

截至目前,张小泉集团被执行的总金额已高达39.05亿元,法人张樟生因此被限制高消费19次,连乘坐高铁都成了奢望。其质押股份比例高达99.9%,上市公司50.19%的股权被冻结,控制权岌岌可危。

张小泉的麻烦远不止于此。2022年,张小泉的关联公司富春控股在西安斥资130亿建设产业园和供应链基地,然而次年这一项目便爆雷,连带担保责任使得张小泉的执行案件金额从千万级跃升至十亿级。同年,“张小泉菜刀不能拍蒜”的新闻更是将品牌推向舆论的风暴中心。广州一女子在使用张小泉菜刀拍蒜后,菜刀断裂,客服回应称不建议拍蒜,总经理甚至公开表示“中国人切菜方式不对”,这一言论引发了网友的广泛嘲讽。

张小泉,这个曾经被誉为“剪刀界的爱马仕”的老字号,如今却风光不再。张小泉品牌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崇祯元年,匠人张小泉率子张近高来杭州大井巷生产祖传剪刀,由此开启了张小泉的辉煌历程。清朝时期,“张小泉”剪刀被列为贡品,1915年更是获得了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二等奖,成为全国刀剪行业的标杆企业。

然而,进入21世纪后,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化,张小泉逐渐从国营企业转型为股份制公司,并在富春控股集团的介入下开启了多元化扩张之路。物流园区、房地产、供应链金融等领域成为富春控股的新战场,而这些与刀剪主业无关的领域不仅未能带来可观的现金流,反而成为了资金链断裂的导火索。

2022年,富春控股因对外投资失败触发连带担保责任,2023年又因关联企业融资质押上市公司股权,最终引爆44.86亿元的担保违约雷区,导致张小泉股份遭冻结。张小泉集团注册资本仅1681万元,却撬动了近60亿元的债务,杠杆率高达350倍。

“不务正业”也让张小泉的口碑不断崩塌。2022年的“拍蒜断刀”事件后,张小泉非但没有实质性的改进,反而多次重蹈覆辙,刀身断裂事故频出。为了消除影响,张小泉甚至组织员工集体刷单,结果被相关部门查处,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并处罚金25万元。

在资本市场上,投资者也对张小泉信心尽失。上市初期张小泉股价创出新高,但至2024年初时已大幅下跌超过80%,市值蒸发近50亿元。在不断坠落的过程中,张小泉也曾积极自救,试图通过跨界转型来拥抱更大的市场增长机会。然而,事与愿违,张小泉低估了市场的竞争程度,也高估了自己的品牌号召力,跨界业务销量惨淡。

与此同时,张小泉的主业也一直处于“质不配位”的吐槽声中。在新的消费浪潮中,刀剪界的创新越来越密集,而张小泉不仅吝啬于研发投入,品控也频频失守。更讽刺的是,张小泉花了大力气在营销上,却一次次遭到反噬。无论是“祖传张小泉以旧换新”活动被曝出折价不如废铁值钱,还是90后接班人直播演示切菜时刀柄脱落“翻车”,都让张小泉的品牌形象一落千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