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伟达近期在美国证监会提交的文件中透露,由于面临出口限制,特别是针对向中国市场出口其H20人工智能芯片的限制,公司将承担高达55亿美元的额外费用。这笔费用涵盖库存、采购承诺以及相关储备,预计将对英伟达截至2025年4月27日的2026财年第一季度业绩产生显著影响。
市场反应迅速,尽管英伟达在消息公布当天的股价收盘上涨1.35%,但在盘后交易中股价大幅下跌6.31%。其竞争对手美国超微公司(AMD)的股价也在盘后交易中下跌7.07%。
这笔55亿美元的额外费用不仅仅是英伟达短期内的一次性支出。更深远的影响在于,贸易壁垒可能会破坏整个产业链的有效运作,导致成本急剧上升,最终损害全球消费者和科技进步。英伟达即将公布的2026财年第一季度业绩可能会受到这笔费用的严重拖累,尽管其他因素如Blackwell的交付可能会带来一定的业绩提升,但利润增长预计将大打折扣。
美国对大中华地区实施的高关税措施也将对英伟达的供应链成本产生连锁反应。台积电作为最尖端AI芯片的主要代工厂,其位于中国台湾的工厂将受到关税影响,导致晶圆进口成本增加。据报道,台积电已经提高了订单价格,这将直接增加英伟达等客户的成本。同时,美国的新关税还可能使美国半导体设备制造商每年损失超过10亿美元,进一步推高了整个产业链的成本。
英伟达自2024财年起凭借AI芯片业务的强劲增长实现了收入和利润率的显著提升。然而,随着贸易壁垒和关税成本的增加,这些利润预计将受到严重挤压。英伟达的非会计准则毛利率和非会计准则净利润率在2024财年和2025财年分别高达73.80%、75.48%和53.04%、56.91%,但未来这些数字可能会受到挑战。
英伟达为了规避政策风险,宣布将在未来四年内投资5000亿美元在美国生产AI芯片和超级电脑。然而,这一布局能否有效降低供应链成本仍存在不确定性。高昂的资本开支将增加英伟达的折旧与摊销支出,而美国的高物价和人力资源成本也将增加其可变成本。四年后的政策走向仍然不明朗,英伟达的这一布局能否实现预期效果仍有待观察。
英伟达当前高达2.7万亿美元的市值可能面临重新评估。随着贸易壁垒和关税成本的增加,其盈利能力可能会受到削弱。这些更长远的影响将逐渐反映在英伟达的估值上,市场对其的看法可能会发生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