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人网
产经 科技 企业 数据 峰会 快讯 商业

餐饮界的“胖东来热”,真的值得盲目追随吗?

2025-04-18来源:ITBEAR编辑:瑞雪

在经济放缓与行业内部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胖东来却如同一股清流,凭借其卓越的销售业绩、广泛的用户好评以及网络上的高度关注,成功登上了商业领域的神坛,成为了新一代的商业偶像与标杆。

餐饮行业,这一正处于深刻变革中的领域,同样将胖东来视为学习的典范。过去一年,餐饮圈内热议的话题之一便是“向胖东来学习”。众多餐饮从业者不远万里前往许昌,只为一睹胖东来的风采。在胖东来的天使城店与时代广场店,随处可见来自全国各地的餐饮人,更有不少餐饮企业不惜重金包车,组织员工前来参观学习,规模庞大的研学团队络绎不绝。与此同时,各类关于胖东来的培训班与研讨会也在许昌各大酒店内如火如荼地举办。

“向胖东来学习”已成为餐饮行业内的一门显学,其中不乏一些知名的连锁品牌。大家的目标一致,那就是深入研究胖东来,学习其成功经验,并努力成为餐饮界的胖东来。

作为土生土长的许昌人,我亲眼见证了胖东来从一家小烟酒店成长为如今中国商业的新标杆。早在两年前,我就曾撰写过一篇关于胖东来的文章,但那时胖东来的影响力还远不及今日,学习胖东来的氛围也相对淡薄。去年当我再次回到许昌时,我深刻感受到了胖东来对餐饮行业的巨大影响,尤其是许昌的餐饮店铺,处处可见学习胖东来的痕迹,如“老马家饸饹面”与“许巷里老房子”等。

老马家饸饹面作为最早一批学习胖东来的餐馆,店内滚动播放着“学习胖东来,货真价实”的口号。而许巷里老房子则通过学习胖东来,制定了“幸福星期五”的制度,从最初的“顾客吃啥,员工发啥”发展到现在的“员工需要啥,公司就发啥”。

许昌只是一个缩影。从去年开始,全国各地的餐厅都掀起了一股学习胖东来的热潮,餐饮老板们纷纷喊出要做“面馆界的胖东来”、“火锅界的胖东来”、“烧烤界的胖东来”、“自助餐界的胖东来”等口号。

一些老板从胖东来的经营理念入手,如四川成都的一家火锅店学习胖东来,承诺“不满意就退款”;江苏扬州的一家火锅店则效仿胖东来,将食材的成本与利润都公开标注;湖北某炸串品牌学习胖东来,制定了“十怕十诺”,承诺不好吃就退款等。

另一些餐饮老板则通过提升员工福利来践行胖东来的理念,如河北石家庄的一位中餐老板在学习胖东来后,直接给员工涨工资,并承诺每年涨薪20%;内蒙古包头的某焖面品牌每周一闭店休息;河南新郑的一家餐饮企业,立志成为“农家院版胖东来”,定期组织员工旅游,为生病员工提供医疗补助,甚至为员工提供子女大学助学金。

尽管有人学服务、有人涨工资、有人抄管理,但在许多老板眼中,胖东来之所以成功,在于其注重每一个细节。然而,问题是,仅仅复制胖东来的细节,就能赢得顾客的心,成为餐饮界的胖东来吗?

答案或许并不乐观。大部分学习胖东来的餐厅都面临一个共同的问题:生意不佳。在生意难做、办法不多的情况下,胖东来成了许多餐饮老板的救命稻草。不可否认,中国餐饮人是最爱学习的一群人,但在学习胖东来这件事上,大部分餐饮人都走入了误区。

对于餐饮人集体学习胖东来的现象,我并不看好,原因有三:一是动机不纯。许多餐饮老板看中的是胖东来的流量与生意,希望短时间内掌握其“成功之术”,从而赚取更多利润。他们只愿学习那些看得见、见效快的地方,如陈设、卫生、灯光、服务等,却忽视了那些“看不见”的地方,如分钱机制、员工福利、员工动力等。二是时空环境不同。胖东来成立于1995年,那时中国经济刚刚起飞,内需旺盛,创业环境宽松,竞争相对较小。而如今的餐饮市场,消费下行,供给过剩,竞争激烈,生意难做。在这样的环境下,盲目学习胖东来,只会加速企业的死亡。三是学习成本过高。胖东来的好口碑、好产品、好服务、好环境,都是建立在高成本的基础之上的。对于不具备胖东来影响力和品牌力的餐饮企业来说,盲目模仿其高成本投入,结果必然是一败涂地。

于东来曾说过:“还在生存阶段的企业,先不要谈精神层面的东西。”胖东来花了三十年时间,才完成了从做好产品到做好服务,从重视企业发展到创造社会价值,从追求物质到精神丰富的企业进化。而我们许多餐饮品牌,还处在解决温饱的阶段,盲目学习胖东来,只会是“鸡同鸭讲”。

过去一年,我参加了多个学习机构举办的胖东来研学团,发现研学内容参差不齐,对胖东来的理解也存在偏差。有些机构甚至将胖东来包装成“商业成功学”,编造故事、贩卖焦虑、博取流量。看着那些狂热的学习队伍,拉横幅、拍照片、喊口号,不禁让人想起十几年前学习海底捞的盛景。然而,今天真正学会海底捞精髓的人又有几个?这十几年里又诞生了几个海底捞呢?因此,我想说,胖东来,你学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