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人网
产经 科技 企业 数据 峰会 快讯 商业

智谱AI冲刺IPO:大模型竞赛下的生存焦虑与野心

2025-04-24来源:ITBEAR编辑:瑞雪

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浩瀚星空中,又一颗璀璨之星即将踏上资本市场的征途。智谱AI,这家被誉为“国内唯一全面对标OpenAI的大模型企业”,正式宣布启动上市计划,成为“大模型六小龙”中率先向IPO发起冲刺的先锋。

自2019年成立以来,智谱AI的融资步伐犹如疾风骤雨,四年间完成了15轮融资,平均每四个多月便有一次资本注入,今年3月更是密集宣布三轮融资,速度之快令人咋舌。这股融资热潮吸引了包括杭州城投、珠海华发等地方国资背景,以及腾讯、阿里等互联网巨头的青睐,甚至沙特阿美这样的国际资本也纷纷入局,共同将智谱AI的估值推向了200亿的高峰。

然而,这急促的融资节奏背后,隐藏着智谱AI面临的三重压力。一方面,业务线的广泛布局,从基座模型到代码生成、多模态、智能体等全栈技术,每一项都需要巨额投入,烧钱速度惊人。另一方面,行业内价格战的白热化,让利润空间被严重挤压,API调用价格的腰斩更是加剧了盈利压力。外部环境的融资趋紧和OpenAI、DeepSeek等强劲对手的竞争,也让智谱AI不得不加速奔跑,以寻求更大的生存空间。

在内外交困之下,智谱AI选择了坚持全栈自研的道路,尽管这意味着更大的挑战和投入。CEO张鹏更是豪言壮志,将AGI(通用人工智能)作为终极目标,誓言要造出一个像人一样聪明的“大脑”。然而,通往AGI的道路漫长且艰难,高额的研发费用和尚未实现平衡的商业化收入,让智谱AI的财务健康度备受考验。据《财经》杂志报道,智谱AI在2024年亏损约20亿元,商业化之路依然任重道远。

智谱AI的商业化尝试主要通过B端的API和私有化部署,以及C端的各类应用来实现。尽管在2024年商业化收入同比增长超100%,API收入增长超30倍,但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不确定的商业化前景,现金流的稳定性依然令人担忧。更为紧迫的是,DeepSeek等竞争对手通过开源和低价策略,已经开始冲击智谱AI在B端私有化部署业务的“现金奶牛”地位。

上市,成为了智谱AI寻求突破的关键一步。然而,在冲刺IPO的道路上,智谱AI还需跨越技术落地、商业化和开源生态三道难关。技术层面,智谱AI需要将PPT上的技术参数转化为客户认可的实用体验,让“比肩GPT”的口号变为“比保姆更贴心”的服务。商业化上,智谱AI需要从“接散活”的模式升级为可复制、规模化的商业模式,实现长期稳定的盈利。而在开源生态方面,智谱AI需要在吸引开发者和维护商业化利益之间找到平衡点,避免开源成为利润的“反噬”。

智谱AI的上市之路,不仅是一次资本的狂欢,更是中国大模型行业焦虑与野心的缩影。在这个烧钱、内卷、抢窗口期的行业中,要么抓紧抢到船票上岸,要么在泡沫里淹死。智谱AI的抉择,无疑为行业树立了一个鲜明的标杆。

随着AI技术的不断演进和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大模型行业的生存法则也在悄然变化。未来能活下来的大模型企业,要么成为像水电煤一样的基础设施,靠垄断收“过路费”;要么成为像手术刀一样的垂直专家,在细分领域扎透场景赚“专业费”。智谱AI的上市之旅,或许将为我们揭示这一行业未来的走向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