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人网
产经 科技 企业 数据 峰会 快讯 商业

潮玩资本大撤退!泡泡玛特遭“清仓式”减持,创始股东套现21亿元离场

2025-05-09来源:搜狐财经编辑:瑞雪

作者|刘相君

5月7日,泡泡玛特早期股东蜂巧资本通过三次大宗交易清仓泡泡玛特1191万股,套现约22.67亿港元(折合人民币约21.11亿元),蜂巧资本创始合伙人屠铮从天使阶段投资至今,结束了长达14年的投资陪跑。

蜂巧资本(BORCHID CAPITAL)是专注于中早期新消费和消费科技创新的精品风险投资机构,致力于投资美好生活愿景,早期独家或主导投资了泡泡玛特、蕉下、蒂螺美瞳、泛源科技、内外、moodytiger、端木良锦、讯盟科技、SparkX、华美浩联、元鼎智能、Oladance等企业。

对于资本“清仓式”离场的操作,二级市场上反应强烈,泡泡玛特当日股价下跌5.43%,第二天(5月8日)股价低开低走,收跌2.98%。

尽管市场震动,但若细究泡泡玛特的业绩轨迹与资本运作策略,这次离场或为周期规律下的必然选择。

一周套现21亿,减持并非临时起意

5月7日晚间,蜂巧资本微信公众号发布文章表示:“由于蜂巧人民币一期基金即将到期,蜂巧资本于近一周内通过大宗交易分三次集中出清了所有在上市前买入的泡泡玛特股份,至此基金将不再持有任何泡泡玛特股票。”

蜂巧资本创始合伙人屠铮表示:“从天使阶段第一次投资到最终出售,陪伴公司整整14年,First in Last out,过程跌宕起伏,波澜壮阔;坚守至今,万分不舍,心存感激。”

2011年屠铮看中了泡泡玛特的发展前景,于2017年9月加入泡泡玛特,担任公司非执行董事,负责向董事会提供专业建议。

从泡泡玛特数轮融资中可以看到屠铮多次“发力”的身影,早年间启赋资本(屠铮曾任合伙人)连续两次参与投资,蜂巧资本创办后继续参投泡泡玛特。泡泡玛特招股书显示,上市前蜂巧资本持有泡泡玛特2.85%股份。

屠铮对泡泡玛特的减持并非临时起意。早在2024年5月屠铮就首次进行减持,单次减持规模为1600万股,出售价为每股35.1港元,套现约5.62亿港元。同年10月其再次减持500万股,出售价为每股58.8港元,套现约2.94亿港元。

4月30日至5月7日,蜂巧资本一周内通过三笔大宗交易累计卖出1191万股泡泡玛特股份,合计套现金额约为22.67亿港元,折合人民币21.11亿元。至此,本次“清仓式”减持画上了句号。

公开信息显示,该基金于2020年泡泡玛特上市前以17-20港元/股的成本入股,此次减持成交价区间为187.99-192.95港元/股,浮盈超8倍。

新金融专家余丰慧认为:“此次减持本质是资本周期性退出的常规操作,而非对公司价值的否定。蜂巧资本作为早期风投,在14年超长周期中已实现丰厚回报,与泡泡玛特仍保持战略协同(如二期基金获泡泡玛特注资)。历史案例显示,类似减持后若企业增长动能持续,股价仍可能反弹。”

近14个月股价涨幅近11倍

有市场分析人士认为:“此次清仓逻辑是基金到期与资本效率的必然选择。私募基金通常需在到期前6-12个月启动退出程序,此次清仓时间节点符合行业惯例。对于私募基金而言,将账面浮盈转化为实际收益是有限合伙人的核心诉求,尤其在资本寒冬背景下,落袋为安成为优先级选择。”

余丰慧表示:“当前,泡泡玛特凭借Z世代情绪消费红利及IP生态壁垒,正挑战传统消费投资逻辑,其能否延续‘十倍股’神话,取决于全球化扩张与IP创新的兑现能力。”

从业绩来看,泡泡玛特2024年交出一份亮眼答卷,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30.4亿元,同比增长106.9%;经调整净利润34亿元,同比增长185.9%。其中,海外市场增速惊人,海外及港澳台业务营收50.7亿元,同比增长375.2%,收入占比达38.9%;中国内地营收79.7亿元,同比增长52.3%。

泡泡玛特董事长、CEO王宁在2024年业绩交流会上做出更高的预期:预期2025年同比2024年有50%以上增长,海外及港澳台地区业务可以有100%以上的增长。预期泡泡玛特集团在2025年实现超过200亿元的销售额,海外及港澳台地区销售额突破100亿元。

2025年一季度,泡泡玛特整体营收同比大涨165%-170%。其中,国内市场收入同比增长95%-100%;海外市场成为拉动增长的“主力军”,收入同比大涨475%-480%。

受业绩利好催化,泡泡玛特股价从2024年2月初16.59港元/股的价格启动,一度飙升至199港元/股,涨幅接近11倍。

截至5月9日收盘,该股报191.1港元/股,总市值达2566亿港元(折合人民币约为2381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