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人网
产经 科技 企业 数据 峰会 快讯 商业

单品餐厅多而全,扩品类价格带:餐饮新出路还是加速衰败?

2024-12-20来源:蓝鲸新闻编辑:瑞雪

近期,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11月全国餐饮收入达到5802亿元,同比增长4%,其中限额以上单位餐饮收入增长2.5%。截至11月底,全年餐饮收入累计达到50169亿元,同比增长5.7%,限额以上单位表现同样稳健,收入同比增长3.1%。然而,在行业数据看似乐观的背后,不少餐饮从业者却感受到实际经营的寒意,特别是品牌餐饮企业的收入和利润表现并不如预期。

面对这一现状,不少餐饮品牌开始寻求通过扩品类和价格带的方式提升营业额。这一策略在行业内引发了广泛讨论:曾经风靡一时的单品战略是否已经失效?当前餐饮菜单是否正从“少而美”回归“多而全”?这种转变对于餐饮行业来说,究竟是解药还是毒药?

回顾过去十年,餐饮行业经历了从单品战略到大融合的显著转变。2012年至2017年间,以黄太吉、西少爷等为代表的网红品牌迅速崛起,单品战略成为行业的新宠。在此期间,许多餐厅开始从大菜系向单一菜品转型,如川菜馆转变为水煮鱼餐厅、鲁菜馆转变为黄焖鸡餐厅等。这种转变在当时被视为大而全发展模式的过时,细分化成为新的发展方向。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单品战略逐渐显露出其局限性。到了2019年之后,行业开始观察到单品餐厅向大融合的回归趋势。咖啡馆与西餐厅的融合、酸菜鱼餐厅向重庆菜/川菜的升级等现象屡见不鲜。这些餐厅不再主打单一菜品,而是重新回归菜系逻辑,提供多样化的菜品选择。

单品战略曾是传统餐饮向新餐饮转型的必经之路,但其本质更像是一座桥梁而非终点。细分化的确能解决许多企业的发展问题,通过聚焦某一菜品或细分市场,企业能够更容易地吸引特定客群并建立品牌认知。然而,单品战略也带来了不少问题,如过滤掉部分潜在客群、长期竞争力下降等。

事实上,单品战略更多地被视为一种短期发展方法而非长期战略。它通过标准化和认知捷径帮助品牌快速建立市场认知,但长期来看,缺乏深度和广度的单品战略容易成为品牌发展的瓶颈。当单品餐厅泛滥、品质下滑时,消费者逐渐失去兴趣,品牌便难以挽回局面。

面对这一困境,不少餐饮品牌开始寻求大融合的解决方案。然而,这种回归并非对传统模式的简单复制,而是基于逻辑化的进阶。大融合餐厅在菜品选择上更加谨慎,不再像传统餐厅那样随意堆砌菜品,而是根据品牌特色和市场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

以川菜为例,早期的烤鱼餐厅大多以单品为主打,但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不少烤鱼品牌开始加入川菜、烤串、干锅等多样化菜品以吸引更多顾客。同样地,酸菜鱼、干锅、小龙虾等曾经的单品模式也逐渐复杂化,通过增加配菜和口味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在品牌宣传方面,大融合餐厅也更加注重菜系的整体形象而非单一菜品。例如主打烤鸭的全聚德在宣传上更多地强调其作为北京菜代表的地位;而主打小炒黄牛肉的炊烟则更多地宣传其作为地道湘菜的品牌形象。这种从单品到大融合的回归不仅保留了单品的气质,还拓宽了品牌的受众面。

当然,并非所有餐饮品牌都能成功实现大融合的转型。有些品牌在扩品类和价格带后实现了营业额和利润的增长;而有些品牌则因为缺乏明确的战略规划和有效的市场定位而加速了衰落。因此,对于餐饮行业来说,单品战略与大融合并非绝对的对立关系,而是根据市场环境和品牌需求进行灵活调整的策略选择。

在茶饮行业,同样可以看到单品与大融合并存的现象。一方面,柠檬茶、椰子水等单品品牌在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另一方面,大融合品牌则通过整合酸奶、咖啡、甜点等多种产品来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这种趋势不仅体现在茶饮行业,也广泛存在于整个餐饮市场中。

总的来说,单品战略与大融合都是餐饮行业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尝试和调整的结果。对于餐饮品牌来说,关键在于根据自身特点和市场需求进行灵活选择和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