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人网
产经 科技 企业 数据 峰会 快讯 商业

2024年AI大牛创业热,是勇敢追梦还是无奈回归大厂前奏?

2024-12-31来源:新识研究所编辑:瑞雪

在科技圈的风起云涌中,一股由大厂技术大牛引领的创业浪潮正席卷而来,尽管这条道路远比想象中崎岖,却仍旧吸引了众多AI领域的顶尖人才纷纷下场尝试。

近期,字节跳动TikTok算法团队的领军人物陈志杰据传即将离职,他的下一站是AI Coding领域的创业之路。这位曾在百度与YY历练十余载,又在字节跳动担任技术高级总监的技术大牛,正积极接触投资人,为自己的创业梦想铺路。陈志杰的故事,只是这股创业大潮中的冰山一角。

回顾过去一年,不难发现,越来越多拥有大厂背景的技术带头人选择亲自下场创业。百川智能、MiniMax与阶跃星辰等AI领域的明星企业,其创始或联合创始人王小川、闫俊杰与姜大昕,均曾是大厂的技术骨干。他们敢于在未知中探索,率先踏上了创业的征途,并成功吸引了投资机构的青睐。

2024年,随着大厂与先行者们搭建的基础大模型日益成熟,创业方向逐渐聚焦于专项赛道或应用层,更多技术人员按捺不住内心的创业热情,纷纷投身其中。例如,曾领导通义千问大模型研发的AI科学家杨红霞,虽然最终选择入职高校,但据传她仍在筹备端侧模型创业项目,并已获得高额投资。

百度研究院副院长李平离职创立Ai Infra公司vecml,致力于构建下一代大模型应用的基础设施;百度集团资深副总裁李震宇携手华为车BU首席科学家陈亦伦,共同投身具身智能领域。独角兽企业的技术人员也不甘示弱,纷纷告别母公司,踏上创业之旅。

这股创业热潮的背后,离不开大模型调用成本降低、AI应用端需求增加与融资充足的三大支撑。算力价格战已经摆上台面,字节跳动与阿里云相继推出低价大模型服务,价格降幅惊人。据报道,今年字节和腾讯大量订购英伟达芯片,未来大模型调用成本有望进一步降低。

在应用层面,随着AI产品用户的不断增加,应用缺口日益凸显。我国生成式人工智能产品用户规模已高达2.3亿人,但现有的AI应用平台无法满足巨大的细分需求。因此,急需一批能够将大模型能力和实际生产生活联系起来的企业,将AI能力融入人们的日常工作生活中。

融资方面,中国大模型独角兽智谱、面壁智能与阶跃星辰等企业纷纷宣布完成高额融资,吸引了众多知名投资机构的参与。年内资金机构对于新创企业的支持力度同样巨大,只要技术过硬、前景广阔,就能轻松获得资金支持。

然而,创业之路并非坦途。尽管有着天时地利的加持,但创业风险依然巨大。华为天才少年稚晖君离职创业,成立智元机器人,虽然获得了多轮融资和量产工厂的支持,但这样的成功案例毕竟少数。更多技术骨干在创业后选择回归大厂,如零一万物技术联创黄文灏加入字节跳动大模型研究院,Character.AI创始人因公司运营和资金挑战回归谷歌等。

其中,Character.AI虽然拥有极高的流量表现,但自去年完成一轮融资后,再未获得新融资,仅靠订阅收入难以维持公司运营。类似的情况并不罕见,许多创业者在面对资金压力和市场竞争时,不得不选择回归大厂或放弃创业。

尽管如此,这股由大厂技术大牛引领的创业浪潮仍在持续发酵。他们带着对技术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勇敢地踏上了创业的征途。无论结果如何,他们的勇气和决心都值得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