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前的存量市场环境下,企业们纷纷探索跨界发展,试图在对手的赛道上找到新的增长点。对于互联网巨头来说,金融领域成为了它们眼中唾手可得的“财富宝藏”,流量变现的终极归宿似乎总是指向金融。
近年来,随着消费者对质价比和性价比的追求日益增强,二手市场和循环经济逐渐升温。在这个领域,闲鱼作为阿里巴巴旗下的二手交易平台,已经默默耕耘了十年。近日,闲鱼在金融服务上迈出了新的一步,开始为用户提供贷款服务。
露娜,一个北漂多年的年轻人,是闲鱼的忠实用户。她经常在闲鱼上处理不再需要的物品,同时也购买各种心仪的二手商品。最近,露娜发现闲鱼竟然推出了贷款功能,这让她感到既惊讶又好奇。通过闲鱼的“借钱”入口,露娜发现自己可以进入一个贷款超市,里面有多款借贷产品供选择,最低年化利率达到6.5%。
据了解,闲鱼的贷款服务采用了纯导流的助贷模式,即贷款由第三方金融机构提供,闲鱼只负责引流和采集身份信息,风险相对较低。这一模式与许多其他互联网巨头在金融领域的布局相似。
然而,与转转在金融领域的全面布局相比,闲鱼仍然处于初期阶段。转转已经涵盖了分期商城、助贷、贷超、租机等多个领域,而闲鱼目前主要聚焦于贷款超市的导流服务。
事实上,闲鱼在金融领域的尝试并不是孤立的。阿里巴巴旗下的钉钉、飞猪、优酷、饿了么、淘宝等平台都已经实现了对用户放贷的服务。闲鱼作为阿里巴巴体系内的重要一员,也迎来了消费降级趋势下的“泼天富贵”,开始承担起为集团贡献收入的重任。
除了金融领域,闲鱼还在不断探索其他商业化的可能。去年9月,闲鱼推出了“闲鱼奥莱”频道,主打B to C业务,吸引了众多品牌入驻。这一变化标志着闲鱼从C to C模式向C to C与B to C并重的模式转变,商业化进程明显加快。
早在一年多前,闲鱼就开始释放“搞钱”的信号。2023年6月,闲鱼宣布对特定商家实行收费政策,当月成交订单数超过10笔且累计成交金额超过1万元的商家,将被收取一定比例的服务费。今年8月,闲鱼又宣布将面向全体卖家收取0.6%的基础软件服务费,这一举措进一步强化了闲鱼的商业化属性。
闲鱼的这一系列商业化举措,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颠覆了其“弥补冲动消费,给用户‘回血’”的初心,但也在情理之中。随着用户规模、商品数量和交易总额的快速增长,闲鱼已经具备了强大的商业化潜力。数据显示,闲鱼的用户规模已经从2020年的3亿增长到2024年的6亿,成为阿里巴巴体系内仅次于淘宝的第二大APP。
面对拼多多、抖音、快手等竞争对手的挑战,阿里巴巴的电商主业压力日益增大。在这种情况下,闲鱼作为阿里巴巴的战略级创新业务之一,被寄予了厚望。阿里巴巴希望闲鱼能够成为新的增长点,为集团整体业绩注入新的活力。
然而,随着闲鱼业务边界的不断拓宽,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大量职业卖家的涌入,虽然为闲鱼带来了更多的交易量和收入,但也带来了监管和合规的问题。近期,闲鱼上频频爆出涉及色情交易等违规行为的新闻,这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担忧。
因此,如何在“赚钱养家”和合规治理之间找到平衡,成为闲鱼后续发展中需要着重考虑的问题。只有在保障合规的前提下,闲鱼才能实现可持续的发展,为用户和股东创造更大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