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乳制品行业步入下行周期的严峻背景下,新乳业(股票代码:002946.SZ)凭借其在低温奶领域的深耕细作,交出了一份超越行业平均水平的成绩单。
2024年,尽管公司整体营业收入微降2.93%至106.65亿元,但乳制品板块却实现了难能可贵的0.83%正增长。这一成绩,在行业整体销售额同比下滑2.7%的大环境下,显得尤为亮眼。
蒙牛(股票代码:2319.HK)与伊利(股票代码:600887.SH)两大乳业巨头也未能幸免于难。蒙牛全年液奶板块营收降幅超过10%,而伊利前三季度的液奶收入更是下滑了12%。相比之下,新乳业凭借低温奶占比的提升以及原奶成本的下行,实现了归母净利润5.38亿元,同比增长高达24.8%,这已是其连续第五年实现净利润双位数增长。
然而,低温奶市场的竞争也日益激烈。从2023年至2024年上半年,君乐宝悦鲜活与伊利一直占据市场前两位,但份额差距始终未超过4%。2024年下半年,光明(股票代码:600594.SH)迎头赶上,成为市占率第二的品牌,四季度市场份额已提升至10%。蒙牛旗下的高端低温奶品牌“每日鲜语”则在营销端发力,成功夺得细分市场份额第一。盒马、奥乐齐等新零售渠道也推出了自有鲜奶品牌,在中低价位段展开激烈竞争。
在成本方面,原奶价格的持续下行对新乳业的盈利能力产生了积极影响。自2021年8月以来,原奶价格已累计下跌近30%,进入长达三年以上的下行周期。这一趋势使得拥有较高采购自由度的新乳业在奶价下行期享受到了更多的成本优势。然而,随着上游牧场去产能的推进,行业预计奶价将在2025年三季度企稳,这可能会对新乳业的毛利率构成一定压力。
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成本压力的双重挑战,新乳业并未止步不前。公司通过外延并购的方式实现了全国化扩张,掌控了多家地方性乳企,形成了强大的品牌矩阵。然而,并购策略也带来了重资产、高负债的问题。近年来,新乳业开始调整战略,放缓激进并购步伐,转而注重内生增长。2023年,公司提出了“新五年战略”,旨在实现规模复合年均双位数增长、净利润翻倍,并降低负债率10个百分点。
尽管新乳业在低温奶市场取得了显著成绩,但其全国性布局仍存在短板。尤其是在华南市场,这一“兵家必争之地”始终未能成为公司的强项。2024年,除华东区销售略有增长外,西南、华北、西北等地区营收均出现同比下滑。如何继续通过已有品牌实现内生增长,将成为新乳业未来一阶段的主要课题。
在新乳业看来,提升存量公司的经营质量是当务之急。公司表示,将侧重技术改进、设备更新和生物资产的资本性投入等方面,以稳定和提升整体运营效率。同时,公司也会继续关注并购机会,以期在合适的时机进一步拓展市场版图。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消费者对高端低温牛奶产品的接受度不断提高,华东、华南等二三线城市低温奶市场增速显著。这为新乳业等乳企提供了新的增长机遇。未来,谁能在这些市场中占据先机,谁就有可能成为低温奶市场的领军者。
尽管面临诸多挑战,但新乳业凭借其在低温奶领域的深厚积淀和灵活战略调整能力,仍有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随着行业周期的反转和消费者需求的不断变化,新乳业将继续探索适合自身的发展道路,为投资者创造更多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