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人网
产经 科技 企业 数据 峰会 快讯 商业

钠电蓄势待发,2025能否成为电力储能产业真元年?

2024-12-16来源:ITBEAR编辑:瑞雪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严峻挑战,绿色转型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新能源产业在这一背景下蓬勃发展,锂离子电池作为其中的佼佼者,其应用范围广泛,涵盖了消费电子、新能源汽车以及电力储能等多个领域。经历了快速增长的黄金时期后,尽管面临一些挑战,锂离子电池产业仍然处于收获阶段。

然而,钠离子电池,这一与锂离子电池技术原理相似、工艺流程相近且原材料更易获取的“兄弟”产品,其产业化之路却显得步履维艰。业内曾预计2023年将成为钠离子电池的元年,但规模化应用的进程一再推迟。随着研发投入的增加、资本的注入以及示范项目的积累,钠离子电池技术路线的未来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

近日,在主题为“能源自由·新世界”的第二届海辰储能生态日暨新品发布会上,海辰储能电池研究院院长郑建明预测,2025年钠离子电池将迎来产业化加速发展的拐点,未来五年市场规模有望突破千亿量级。会上,海辰储能正式推出了历时三年研发的全球首款电力储能专用钠离子电池∞ Cell N162Ah,预计将于明年第四季度实现GWh级别的量产。

郑建明透露,钠离子电池的量产可以利用现有的锂离子电池产线,这不仅能降低投资成本,还有助于激活锂离子电池冗余产能的价值。对于新兴技术的产业化而言,市场需求是决定其发展的关键。郑建明认为,钠离子电池之所以未能实现大规模应用,是因为尚未找到真正的大规模应用场景。他指出,电力储能将是钠离子电池产业规模化的突破口。

随着我国风电、光伏装机量的持续增加,电力系统的稳定性面临巨大挑战。新型电力系统的建设不断推进,大容量、差异化、长时段的储能需求愈发迫切。这一市场潜力巨大的赛道为钠离子电池的规模化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在应用场景上,钠离子电池不仅适用于常规的电力储能项目,还能在极端环境条件下发挥优势,如在高温和低温环境中表现出更高的效率和经济性。

从资源供给来看,钠元素的地壳丰度远高于锂元素,自然界中的钠资源极其丰富。如果将其中1%做成钠电池,按照全球储能每年新增1TWh计算,能满足长达150亿年的储能需求。钠资源的全球分布广泛,成本低廉且自主可控,有助于解决锂资源短缺的问题,并打破供应链瓶颈和“卡脖子”风险。

钠离子电池的产业链结构与锂离子电池相似,锂离子电池产线经过改造即可兼容钠离子电池的生产。海辰储能表示,钠离子电池的生产工艺与锂离子电池相似度较高,相关技改成本不高,能够实现平稳过渡。这有助于钠离子电池产品及上下游产业依托完备的锂离子电池产线快速放量。

目前,储能行业以锂离子电池为主,占比高达97%。面对钠离子电池的崛起,是否会与锂离子电池形成竞争关系?郑建明表示,钠离子电池与锂离子电池并非单纯的替代关系,而是可以共同发展来满足电力储能的需求缺口。海辰储能希望打造锂钠互补的生态,走向锂钠齐飞的未来。

海辰储能发布的电力储能专用钠离子电池采用磷酸焦磷酸铁钠正极搭配硬碳负极的技术路线,具有长寿命、宽温域、高倍率、高能效、高安全等特性。在储能领域,钠离子电池为电力储能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尤其适合静态应用场景。海辰储能的钠离子电池产品属于聚阴离子路线,在热稳定性和循环寿命上优势明显,适合电力储能的技术需求。

对于2025年,储能行业不仅期待钠离子电池的崛起,还期待新型储能的规模化发展。根据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发布的《"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新型储能到2025年将步入规模化发展阶段,具备大规模商业化应用条件。届时,我国新型储能产业规模将突破万亿元人民币。随着新能源的快速发展,储能行业需要通过技术更新和多元化发展来破解新能源的“时空难题”,推动能源体系的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