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网络文学界的风波聚焦于晋江文学城(简称晋江)的整改风波,这一事件引发了广泛关注。
据报道,自浙江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消保委)针对知识付费、视音频会员服务、阅读类APP等领域展开消费体察,并向相关企业下达约谈函以来,已有32家企业提交了整改报告或情况说明。然而,晋江文学城却成为唯一未按期参与约谈的企业,且被消保委指出在连载小说方面未尽到充分告知义务,并在网络上散布不实信息。
自12月起,主流网文平台便频遭点名。央视新闻报道指出,番茄小说、七猫小说等免费平台存在投放广告、诱导读者购买会员等问题,而晋江文学城、起点中文网等付费平台则存在误导读者付费购买小说却无法直接看到结局的现象。报道中,记者还展示了购买显示为“未完待续”连载状态的小说,认为这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
然而,在这一争议中,消费者群体却与消保委立场不一,晋江管理层、作者、读者和网络舆论罕见地站在了同一阵营。晋江文学城官方微博发布声明,针对未在PC端设置青少年模式的问题,表示未了解到相关法律法规要求阅读行业开发青少年模式;对于消费者支付费用后仍无法看到小说结局的指控,晋江强调被报道的作品是罕见的超长篇连载作品,且已在封面页明确告知用户作品进度为连载状态,认为以一部连载作品得出消费者付款后仍看不到结尾的结论是荒谬的。
晋江文学城还提及未参加约谈的原因,表示北京公安曾特别提示警惕异地非法机构约谈和未经当地行政部门接洽的异地执法,而晋江的注册地、主要办事机构均在北京市,应由北京市相关行政部门管辖。晋江副总裁“管三”也在微博上对浙江消保委提出质疑,表示双方曾达成共识并提交说明函,但消保委却更换对接人并指责晋江不配合。
事实上,晋江文学城自成立以来,在响应网文界整改方面一直走在前列,自我阉割力度之大也引发了作者和读者的抗议。近年来,因净网、扫黄打非等要求,晋江等平台不断被点名整改,作品分级、严格审核和海量屏蔽词等措施也令晋江被吐槽为“清水得能见锅底”。尽管如此,这种谨小慎微的态度也帮助晋江得以长期存活。
与平台被点名的荒诞相比,网文作者的遭遇更加令人揪心。为响应内容审查,平台自我阉割导致部分作者不适应,尤其是女频耽美、百合等题材的限制,使得不少作者选择出走境外平台。这些平台相对自由,但也存在灰色边缘性质,一旦被发现,作者可能面临巨额罚款和量刑。例如,今年6月,多位活跃在境外平台的内地耽美文学作者被跨区域抓捕,量刑程度甚至高于某些严重犯罪。
随着网文市场的下沉,作者和读者群体也逐渐低龄化,导致网文质量参差不齐、创作套路化。在读者层面,群体饭圈化现象也越来越严重,包括干涉作者创作、恶意排雷与举报等行为,破坏了网文生态的良性竞争环境。网文作者如今在戴着镣铐跳舞,想写的写不出来,想看的看不到,同质化严重阻碍了网文产业的迭代和创新。
网络文学打破了阅读和写作的限制,曾经迎来了百花齐放的繁荣期。然而,无论是规范发展还是野蛮生长,网文的创作灵活度都注定会出现一些问题。如何通过合法合规的管理来规范创作源头,营造让作者能够生存下去的良好生态,或许是支撑文学网站存在和网文繁荣的关键。毕竟,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境外平台,都需要依据立法进行整改,打击盗版、约束血腥暴力题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