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人网
产经 科技 企业 数据 峰会 快讯 商业

大模型价格战背后,技术竞速能否成为豆包等新秀的破局之道?

2025-01-07来源:蓝鲸新闻编辑:瑞雪

在过去的一年里,大模型市场经历了一场前所未有的价格战风暴,这场风暴在新年到来时并未平息,反而愈演愈烈。各大厂商纷纷通过降价策略来争夺市场份额,但降价背后的逻辑远不止于此,它既是市场教育的手段,也是企业生存的必然选择,而最终的胜者将由技术实力、生态构建及用户选择共同决定。

就在2024年末,阿里云宣布了其年度内的第三轮大模型降价,其中通义千问视觉理解模型的降价幅度超过80%,这一举措并非孤立事件。早前,火山引擎在Force大会上宣布,豆包视觉理解模型的输入价格已降至每千万个tokens仅需0.003元,相当于处理一张720P图片的成本不到0.04元,这样的“白菜价”让人不禁质疑其利润空间。百度智能云则更为激进,直接宣布两款文心大模型核心产品全面免费开放使用。

然而,降价并非没有代价,它如同双刃剑,在为大厂构建生态壁垒的同时,也加剧了市场的竞争,使得小玩家的生存空间被进一步压缩。对于中小型大模型厂商而言,降价意味着利润被严重挤压,研发资金不足,技术迭代困难,最终可能导致被迫退出市场。价格战背后,实际上是行业对生存权的激烈争夺。

在这场商业博弈中,大模型厂商的降价策略并非随意之举,而是经过精心设计的。大模型市场的商业模式主要分为基础服务、模型微调和模型部署三个层次。基础服务是用户最直接接触到的部分,也是价格战最为激烈的领域。模型微调则根据客户需求进行定制化训练,费用相对较高,且通常采用后付费模式。模型部署则针对大型客户,提供专属算力资源,收费逻辑复杂且溢价显著。

厂商们在降价时,往往采取“输入便宜、输出略贵”的策略,以吸引开发者试用,同时确保利润空间。例如,豆包的通用模型Pro-32k的输入价格远低于行业均价,但输出价格却相对较高。这种策略既降低了试用门槛,又保证了后续服务的盈利能力。

然而,真正的利润增长点并不在基础服务上,而是集中在定制化训练和专属算力部署等高端服务上。这些服务的价格远高于基础服务,是厂商们争夺的重点。尽管如此,降价仍然是大厂们抢占市场的有效手段,通过低价吸引用户,积累数据,优化模型,为后续的高端服务奠定基础。

在这场价格战中,字节跳动旗下的豆包成为了备受瞩目的焦点。尽管字节跳动在大模型领域的起步相对较晚,但其通过“砸钱制造热度”的策略,迅速在市场上崭露头角。豆包在广告投放上持续加码,成为国内用户量断层式第一的AI软件。然而,高昂的广告投入并未带来预期中的用户粘性,用户对产品的实际依赖度较低,活跃度平平。

面对C端市场的瓶颈,字节跳动将更多精力转向B端业务,试图通过企业级服务建立稳固的现金流。然而,中国市场与美国大相径庭,AI产品很难通过单纯的订阅或平台销售实现盈利。因此,无论是初创公司还是巨头,都必须善于维持行业热度,以吸引更多客户。但这种策略同样有代价:热度本身无法直接转化为长期收益,尤其是当产品的用户价值尚未充分体现时。

随着市场洗牌的加速,价格战逐渐被技术竞速取代。在新一轮的竞争中,技术成为了决定生死的关键砝码。谁能以更低的成本提供更强的技术能力,谁就能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国内厂商在快速追赶国际领先水平的同时,也在积极探索差异化的技术路线。

例如,DeepSeek-V3通过蒸馏技术实现了生成式AI性能的精简与优化,为行业提供了新的探索方向。然而,这种技术也引发了争议,业界对其真正价值仍存分歧。技术竞速的焦点已经从“生成式AI”转向“推理式AI”。OpenAI推出的o1模型通过延时推理的方式模拟人类逻辑推演能力,迈出了AI从“生成”到“推理”的关键一步。而国内厂商虽然也在快速追赶,但仍未完全超越o系列的领先水平。

对于国内大模型厂商而言,时间紧迫。在下一轮淘汰赛中,价格将不再是决定胜负的关键,技术能力将成为唯一的生存筹码。因此,厂商们需要尽快提高产品性能、优化服务体验,以赢得更多的竞争筹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