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人网
产经 科技 企业 数据 峰会 快讯 商业

保时捷中国遇冷,豪华车市场辉煌不再?

2025-01-03来源:ITBEAR编辑:瑞雪

近日,保时捷中国裁员的消息在网络上引起了广泛关注,尽管公司迅速回应称相关信息不实,但保时捷在华销量下滑、利润减少的困境已是不争的事实。

保时捷,这个曾经在中国市场风光无限的豪华汽车品牌,如今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北京一家保时捷4S店的销售经理李先生表示,过去卡宴和梅肯等车型根本不愁卖,展车经常被一扫而空。而现在,店里的库存车辆却无人问津,一辆帕纳梅拉甚至两个月才被看过三次。

保时捷在中国的销量暴跌并非个例,而是整个外资豪华品牌车企在华遇冷的缩影。数据显示,2024年前三季度,保时捷全球销量下降7%,其中中国市场的降幅最大,累计交付量较去年同期暴跌了29%。这一数据无疑给保时捷中国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销量下滑的背后,保时捷的销售体系也出现了问题。今年5月,保时捷中国被曝出经销商集体“逼宫”,原因是公司为完成销售任务向经销商压库,但经销商亏本卖车已不堪重负。一些经销商甚至停止提车,要求保时捷总部给予补贴并更换高管。这场风波最终以保时捷中国高层换帅而告终。

然而,新帅上任并未能立即扭转保时捷中国的颓势。今年9月,曾担任保时捷加拿大和英国首席执行官的潘励驰接任保时捷中国总裁及首席执行官,试图力挽狂澜。然而,上任不到百天,保时捷再次陷入裁员风波。尽管公司否认了裁员传闻,但内部员工透露,裁员早在12月初就开始了,整体裁员比例接近30%。

保时捷中国不仅在内部进行组织架构优化和裁员,还计划对经销商网络进行“瘦身”。过去两年,保时捷曾希望通过扩大经销网络来缓解销量下滑的压力,但这一策略并未奏效。据最新规划,到2026年底,保时捷在中国的经销商数量将从目前的150多家缩减至100家。

保时捷在中国市场的困境并非偶然。近年来,中国新能源和智能化汽车浪潮汹涌,国产车在“致敬”保时捷的同时,也以更低价格和更高配置抢走了保时捷的饭碗。经济预期的不如从前也让有钱人开始过紧日子,豪华汽车市场的消费能力有所下降。

面对困境,保时捷中国新任掌门潘励驰并未气馁。他坚信保时捷在中国仍不乏机会。在他看来,中国高端车市场中欧美燃油车厂商仍占有六成左右的市场份额;而在60万以上的市场中,欧美燃油车是绝对主流,新能源渗透率只有10%左右。保时捷的纯电车销量在中国市场甚至能排到前三。

为了应对挑战,保时捷正在推进一项名为“赢回中国”的中长期业务调整战略,将智能化和电动化作为核心策略之一。公司计划在2025年底前陆续推出新款Taycan、全新纯电动Macan以及新款911、911 GT3等产品,覆盖多种动力选择,并在智能化方面有所提升。

保时捷还在加强本土化研发和落地。潘励驰表示,董事会给予了非常大的赋权和支持,让他们在中国开设研发中心并新设技术部门。这一计划正在快速落地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和对豪华的期待。

然而,尽管保时捷在积极求变,但国产新能源车的迅猛崛起仍然给其带来了巨大的压力。消费者对汽车的价值要求正在发生变化,越来越多的豪华车用户正在抛弃所谓的机械性能,向配置更高、智能化更强、价格更亲民的国产高端新能源车型倾斜。这对于保时捷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保时捷创始人费利·保时捷曾说:“独立自主是保时捷的态度,不是去做别人期望的车,而是做我们觉得对味的车。”潘励驰在积极求变的同时也在坚守保时捷的这些风格和价值。在他看来,保时捷的DNA在赛道、在赛车、在车辆机械数值和驾驶者的体验上。如果丢掉这些东西只谈数字化和科技化就会失去品牌本身的差异性特征。

然而,在国产新能源车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保时捷的这些特性价值本身也在被稀释。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关注车机系统、自动驾驶等智能化配置而不再过分关注发动机的参数和排量。这对于保时捷来说无疑是一个需要认真思考和应对的问题。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中,保时捷中国能否成功“赢回”中国市场?这还需要时间来给出答案。但无论如何,保时捷都需要在坚守核心价值的同时积极适应市场的变化和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