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人网
产经 科技 企业 数据 峰会 快讯 商业

AIGC浪潮下,社交平台如何平衡创新与治理?

2025-01-22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编辑:瑞雪

在产业迭代的关键节点,竞争秩序的议题再次被推至台前,成为社会各界热议的焦点。近年来,互联网平台面临的旧有挑战尚未消解,新兴的人工智能领域又带来了安全与治理的新课题。

为此,我们特别推出了《2024年竞争秩序场报告》,深度剖析电商、社交平台以及端侧AI三大板块,通过一系列典型案例,揭示竞争秩序的演变轨迹及其潜在裂隙。此报告旨在提出问题,而非直接提供解决方案,它更像是一幅导航图,引导我们思考哪些秩序正在遭遇挑战,以及这些挑战将如何重塑未来的市场版图。

在社交平台领域,AIGC(人工智能生成内容)已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创新力量。以2023年的妙鸭相机为例,其“AI玩图”功能迅速走红,各大社交平台纷纷跟进,将AIGC技术深度融入业务,力求为用户带来更加新颖的互动体验。

微博在这一趋势中表现尤为活跃,春节期间推出的“评论罗伯特”账号,作为首个官方评论机器人,能够根据用户发布的原创微博自动回复,开启了AIGC的场景化探索。随后,微博又陆续推出了如“夸夸小猫猫”和“配图猫”等功能型AI账号,这些账号虽需用户主动交互,但其提供的服务已初具规模。

与此同时,哔哩哔哩和小红书也在AI账号领域进行了积极探索,旨在提升信息理解效率。例如,哔哩哔哩的“AI视频小助理”能够通过主动评论触发,自动生成视频内容总结,并标注时间戳。然而,这些AI账号目前仍以工具属性为主,尚未形成独立的商业生态。

相比之下,短视频平台在AIGC的应用上更为多元,创作属性更强。抖音将AI工具与短视频内容生产紧密结合,降低了用户交互门槛。例如,抖音内置的“AI特效”模块和小程序,使用户能够轻松调用生成式AI,生成宠物对口型等趣味视频。数据显示,“FacePlay”小程序在2024年的累计使用次数已超过1.1亿次。

快手推出的“可灵AI”APP和抖音旗下剪辑软件“剪映”推出的“即梦”APP,进一步强化了AIGC在视频领域的应用,推动了短视频内容的多元化和创新。

然而,随着AI技术的普及,治理难题也随之而来。从真假难辨的生成内容到涉嫌侵权的作品,再到潜在的伦理争议,平台面临的治理压力日益增大。其中,虚拟数字人直播、AI换脸、AI种草带货以及AI内容标识等问题尤为突出。

在虚拟数字人直播方面,各平台态度不一。微信视频号将其视为“非真人直播”并严格限制,而抖音和小红书则采取折中策略,要求数字人直播需完成注册与备案。AI换脸的风险则主要体现在侵犯用户肖像权和商业化滥用上,尤其是用于种草带货时,容易涉及虚假宣传和产品质量问题。

针对AIGC的治理,业内普遍认为明确标注是最可行的解决方案。多家社交平台已要求用户在上传内容时声明是否由AI生成,并在内容发布后显示“AI生成”标签。然而,实际执行效果仍有待提升,大多AI标注入口隐藏较深,且缺乏显著提示。

为了应对AIGC带来的治理挑战,相关部门也加快了法规制定的步伐。2024年9月14日,网信办发布了《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征求意见稿)》,对传播平台提出了明确的核验要求。这一法规的出台,将为AIGC的治理提供有力的法律支撑。

在平台层面,各平台也在积极应对AI应用的泛滥问题。例如,抖音针对违规使用AI生成虚拟人物的行为,采取了下架违规视频、取消违规账号投稿和营利权限、抹除账号粉丝、封禁账号等处置措施。同时,腾讯视频号也修订了相关细则,将使用AI等工具生成虚拟形象进行直播的行为纳入违规范畴。

在司法层面,小红书推出的文生图产品Trik AI被诉侵权使用训练语料案也引起了广泛关注。四位插画师指控大模型的运营方未经授权使用其美术作品训练AI模型并应用于商业用途。该案仍在审理中,其结果将对AIGC的版权保护产生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