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9日,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赛事在北京南海子公园鸣枪开跑,吸引了来自各地的20支机器人团队参与角逐。这场独特的比赛不仅展示了人形机器人的技术进步,还标志着机器人在耐力测试领域的新突破。
随着发令枪响,参赛机器人按照“Z”形排列,依次起跑。赛道上,各式人形机器人以不同的步伐奋力向前,其中,来自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和优必选科技的“天工Ultra”机器人尤为引人注目。它不仅拥有180厘米的身高和55公斤的体重,还配备了一体化大功率关节和低惯量腿部结构,确保了长时间奔跑的稳定性和效率。
经过激烈的竞争,上午10时11分,“天工Ultra”率先冲过终点线,以2小时40分42秒的成绩夺得冠军。这一成绩与人类选手的半程马拉松完赛时间相近,充分展示了人形机器人在长距离运动方面的卓越能力。亚军和季军分别由身高1.2米的松延动力N2小顽童队和来自上海的行者二号机器人赛队获得。
此次比赛不仅考验了机器人的体能和技术水平,还对机器人的安全性和合规性提出了严格要求。每个参赛机器人必须具备人形外观和双足行走能力,禁止使用轮式结构。同时,参赛团队还需确保机器人在比赛过程中的安全,严格遵守比赛线路和规则。
为了确保比赛的顺利进行,赛事主办方还设置了人类领跑员和补给站等设施。补给站提供了可更换的电池和其他必要的维护支持,确保了机器人在比赛中的持续运行。比赛还设立了多个奖项,包括冠军、亚军、季军以及最佳耐力奖、最佳人气奖等,以表彰在比赛中表现出色的机器人和团队。
“天工Ultra”的夺冠,离不开其先进的运动控制系统和无线领航技术的支持。通过具身大小脑的高效协同,该机器人能够在持续奔跑时保持身体平衡,同时依靠一体化关节和轻量化设计,实现了长时间的稳定奔跑。在比赛过程中,“天工Ultra”还使用了电池快换技术,确保了长时间作业的续航能力。
对于人形机器人来说,完成半程马拉松比赛是一次巨大的挑战。这不仅要求机器人在关节技术、结构可靠性方面取得突破,还需要在控制和全身智能方面实现技术革新。此次比赛的成功举办,标志着人形机器人在稳定性和可靠性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为其未来走进工厂、服务家庭奠定了坚实基础。
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总经理熊友军表示,人形机器人产业正处于起步阶段,中国在全球范围内处于领先地位。未来,随着更多应用场景的开放和技术的不断进步,人形机器人将在更多领域发挥重要作用。此次半程马拉松比赛是一次有益的尝试,为人形机器人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关联产业链企业领益智造也对“天工Ultra”的夺冠表示祝贺,并与国创中心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建立长期稳定的深度战略合作关系,共同推动人形机器人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