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祁连山脉海拔4000米的隐秘之地,一段令人振奋的生态监测成果近日揭晓。红外相机捕捉到三只雪豹幼崽嬉戏的温馨场景,这一珍贵画面得益于腾讯SSV技术公益团队升级的“物种之眼”AI系统。该系统迅速锁定雪豹的活动范围,为高山生态研究提供了宝贵的数据资源。
正值第55个世界地球日之际,腾讯SSV技术公益团队宣布,“物种之眼”AI系统实现了重大技术革新,其识别能力已扩展至286种本土兽类和禽类,并计划在年内实现对1500余种中国鸟类的覆盖。腾讯SSV技术生态负责人李哲强调,AI技术的引入标志着生物多样性保护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智能识别时代。
雪豹,被誉为“高山生态系统的守护神”,其栖息地的保护对于维护青藏高原生态平衡至关重要。然而,监测雪豹等野生动物却面临着诸多挑战。由于监测环境复杂,红外相机拍摄的图片质量参差不齐,加之误触发导致的大量无效数据,使得传统的人工筛选方法效率低下且易出错。为此,腾讯升级后的“物种之眼”AI系统通过自研的YOLO-World大模型,实现了物种定位与识别的一体化,即便在图像质量不佳或动物被部分遮挡的情况下,也能准确识别动物踪迹。
李哲指出,过去需要人工筛选数周的工作量,现在AI系统仅需几分钟即可完成,且准确率高达85%-95%。这一技术突破不仅极大地减轻了人力负担,还使科研人员能够更专注于数据分析与保护策略的制定。
“物种之眼”AI系统的升级不仅提高了识别效率,还拓展了识别范围。该系统现已支持森林、高原、湿地等多种生态环境,能够高精度识别包括雪豹、藏羚羊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在内的286种高频拍摄物种。特别大熊猫、羚牛、林麝等物种的识别准确率分别达到了94%、90%、90%。与传统模型需要大量数据进行单一物种识别训练不同,“物种之眼”仅需少量数据学习即可显著提升识别效果,大大降低了标注成本。
为了进一步提升生物多样性保护效率,腾讯还同步开放了“野朋友生物多样性数据协作平台”。该平台打通了科研机构与公众之间的协同链路,使得保护组织可以通过小程序批量处理红外影像、发布物种调查任务。同时,公众也可以通过该平台参与生物多样性研究和保护的公民科学任务,共同建设数字物种图鉴。
李哲表示,通过技术开放,公众从旁观者转变为生态共建者。腾讯技术公益团队与多个合作机构的分析数据显示,“公众数据+AI分析”模式使公民科学效率提升了400%。这一创新模式有望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进入“全生境智能守护”的新阶段。
在“野朋友”小程序上,公众可以轻松地参与到生物多样性保护中来,共同为构建更加美好的生态环境贡献力量。这一举措不仅增强了公众的环保意识,还为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了强大的社会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