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人网
产经 科技 企业 数据 峰会 快讯 商业

AI面试神器热,大厂求职陷攻防战,求职者何去何从?

2025-05-09来源:ITBEAR编辑:瑞雪

随着毕业季的悄然临近,互联网上的职场讨论热度不断攀升,尤其是关于简历撰写、求职指导和面试经验分享的话题,吸引了大量即将步入职场的年轻人的关注。然而,近期一个新兴的现象引起了人们的注意——“AI面试神器”和“AI辅助应聘”的概念迅速走红,成为求职季的新焦点。

所谓“AI面试神器”,是指一类专门针对线上面试和笔试场景开发的辅助软件。这些软件声称能够帮助求职者在个人能力有限的情况下,通过AI自动生成面试答案,以应对人力资源部门的考验,从而增加获得心仪大厂offer的机会。据报道,获取这类软件的门槛极低,只需在社交平台上搜索相关关键词,就能找到大量相关信息,包括广告、用户体验分享和软件使用教程等。

这类软件的操作流程相对简单。用户首先需要上传自己的简历,软件会根据简历中的工作时长、擅长领域等信息,为用户量身定制面试答案。例如,如果简历中呈现的是算法专家形象,AI生成的答案会更加注重技术细节;而对于职场新人,答案则更加基础。有记者亲身体验了这一过程,即使在严格的双机位面试中,通过一些技巧遮蔽电子设备,依然能够在模拟面试中取得良好表现,验证了这类软件“面试不要太老实”的宣传语。

在价格方面,这类软件提供了多种套餐选择,价格从78元到798元不等,不同套餐在功能和服务时长上有所差异。最贵的套餐不仅功能全面、服务时间长,还提供远程指导,帮助那些不熟悉软件操作或电子设备隐藏技巧的用户。

“AI面试作弊”的风气并非凭空而来。早年间,一位名叫Chungin“Roy”Lee的天才少年与同学共同开发了一款名为“Interview Coder”的AI工具。这款工具能够在用户桌面上弹出一个隐藏的窗口,显示面试问题的答案,帮助用户在求职过程中占据优势。Lee曾借助这款工具成功获得亚马逊的实习岗位,但这一行为也引发了广泛的舆论批评,最终导致他被母校哥伦比亚大学纪律处分。然而,Lee并未因此放弃,反而创办了自己的公司,致力于将“AI面试工具”推向整个求职市场。

Lee的公司不仅获得了Abstract Ventures和Susa Ventures的种子基金,融资额高达530万美元,也让“AI面试作弊”这一概念在全球范围内传播开来。随着这类软件在国内市场的普及,越来越多的求职者开始尝试使用它们来提升自己的面试表现。

然而,企业雇主们并未坐视不理。在发现大量“水货员工”通过AI工具抢占真正有能力的求职者的机会后,他们开始采取反制措施。面试官们变得更加敏锐,会留意求职者的眼神、眼镜反光以及语言连贯性,以此判断他们是否真正在思考答案。一些企业甚至考虑引入屏幕检测机制,或恢复线下面试,以从根本上杜绝AI作弊的可能性。

关于使用AI面试作弊的法律风险,律师吴震指出,这种行为不仅违反了诚信原则,还可能在某些特定场景下触犯法律。如果求职者借助AI工具虚构或夸大自己的能力,事后用人单位有权基于“不符合录用条件”解除劳动合同。AI软件的具体功能、用人单位是否知情或默许,以及AI服务商的数据处理协议是否合规等因素,都可能影响最终的法律定性。因此,招聘方应在面试规则中明确禁止使用AI辅助工具,并说明违反后果。

除了法律风险外,求职者使用AI作弊还可能面临隐私泄露的风险。使用这类软件的第一步就是上传简历至服务器,由AI根据简历信息生成面试话术。在这个过程中,如果软件开发商留有技术后门,应聘者的个人信息和简历就可能被窃取,导致隐私泄露。这种职场新版本的“一鱼两吃”,不仅让求职者蒙受损失,也损害了企业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