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人天成
产经 科技 企业 数据 峰会 快讯 商业

零信任技术:打破传统边界,为企业数字化安全构筑动态防护新范式

2025-10-14来源:快讯编辑:瑞雪

当远程办公成为常态、云原生应用席卷企业、物联网设备大规模接入网络,传统以“内外网隔离”为核心的安全边界正加速瓦解。国际数据公司(IDC)在《2025年中国企业安全战略路线图》中预测,到2026年,70%的中国大型企业将完成零信任安全架构核心模块的部署,较2023年的28%实现翻倍增长;Gartner在《零信任架构(ZTA)实施指南》中则明确指出,“采用零信任模型的组织,到2025年将比未采用的组织减少50%的身份相关安全事件”。零信任技术,已从“可选方案”升级为企业抵御数字化风险的“必答题”。

零信任的本质并非单一技术,而是一套以“永不信任,始终验证”为核心的安全理念。其诞生的直接动因,是传统“边界防御”(如防火墙、VPN)在数字化场景下的失效——当员工通过个人设备异地访问云端数据、IoT设备直接接入核心网络、第三方合作伙伴调用内部API时,“内外网”的清晰界限不复存在,基于“位置”的信任体系自然难以生效。例如,同一员工在公司内网登录系统时可能仅需密码验证,但在公共WiFi环境下,系统会强制要求多因素认证(MFA)加设备健康检查,这种动态调整正是零信任“持续验证”的体现。

零信任的四大核心原则,构成了其与传统安全的本质区别。其一,以“身份”为信任评估的基石,涵盖用户、设备、应用、API等全维度实体,通过统一身份管理(IAM)构建唯一信任源;其二,遵循“最小权限访问”原则,按需分配权限,避免“一旦授权,永久有效”的风险,例如通过特权访问管理(PAM)管控管理员账号;其三,信任评估非“一次性”,而是结合用户行为、设备状态、环境风险(如网络位置、威胁情报)实时动态判定;其四,将安全能力嵌入“身份-网络-数据-应用-终端”全链路,形成“多层验证、一处告警、全域响应”的防护体系。

零信任的落地依赖“分层协同、能力互补”的技术架构。其中,身份与访问管理(IAM/PAM)是信任的“源头治理”:统一身份管理(IAM)支持单点登录(SSO)、多因素认证(MFA)和身份生命周期自动化管理,而特权访问管理(PAM)则针对管理员等高权限身份进行专项管控,避免因特权账号泄露导致的核心资产风险。例如,某金融企业通过PAM系统,将管理员账号的临时权限申请审批时间从3天缩短至2小时,同时通过会话录制审计功能,成功拦截了一起内部人员违规操作事件。

零信任网络访问(ZTNA)则替代了传统VPN的“全量接入”模式,实现“按需访问、微隔离”的网络防护。用户无需接入企业内网,只需通过ZTNA网关完成身份验证后,即可直接访问授权的特定应用或服务器,避免“一旦接入VPN,即可访问全网资源”的风险。例如,某制造业企业通过ZTNA将网络划分为财务、研发、生产等独立单元,即使某一单元被攻击,威胁也无法横向扩散。同时,ZTNA支持PC、移动设备、IoT终端等多类型终端接入,结合设备指纹、系统补丁状态等维度评估设备可信度,仅允许“可信身份+可信设备”访问资源。

数据安全防护是零信任的“最终目标”。通过数据分类分级,企业可按敏感度(如公开、内部、机密、核心)对数据进行划分,并基于身份权限制定差异化防护策略。例如,核心数据仅允许特定岗位通过可信设备访问,同时对静态数据(存储在数据库)和动态数据(传输中)进行加密。动态数据脱敏技术则根据访问身份的权限等级,对数据进行实时处理(如普通员工查看客户信息时,手机号中间四位替换为“*”)。数据访问审计功能可记录所有身份对数据的访问行为,结合AI分析识别异常(如某员工突然下载大量核心数据),并触发告警与阻断。

终端与环境可信是零信任的重要前提。终端安全基线检查在设备接入前验证系统补丁、杀毒软件、防火墙状态等,未达标的设备需修复后才能通过信任评估。终端检测与响应(EDR)则实时监控终端行为,识别恶意代码、勒索软件等威胁,同时支持远程取证与阻断。对于IoT设备,零信任通过数字证书认证确保设备合法性,并限制其访问范围(如仅允许摄像头与特定服务器通信),避免因设备固件漏洞导致的网络入侵。例如,某智慧城市项目通过IoT设备身份管理,成功拦截了一起针对交通信号灯控制系统的攻击。

安全编排与自动化响应(SOAR)是零信任的“运营中枢”。它实时汇聚身份、设备、网络、数据等维度的风险数据,通过预设策略或AI模型自动判定信任等级(如“高可信”“中可信”“低可信”),并动态调整访问权限。当某一组件检测到风险(如ZTNA网关发现异常登录),SOAR可自动触发跨组件响应(如冻结相关身份账号、阻断终端网络连接),实现“一处告警,全域防御”。某零售企业引入SOAR后,安全事件响应时间从30分钟缩短至2分钟,每年节省安全运维成本约300万元。

企业落地零信任需遵循“规划-试点-推广-运营”的闭环路径。规划阶段需摸清核心资产(如数据、应用、服务器)、身份体系(如员工账号、第三方账号)和业务场景(如远程办公、供应链协作),识别当前安全风险(如权限冗余、数据泄露隐患),并制定分层目标(短期优先实现核心应用的ZTNA接入与IAM统一管理,中期完成全业务数据分类分级,长期建成全链路零信任架构)。试点阶段应选择风险最高、需求最迫切的场景(如远程办公、核心数据访问),小范围验证效果后逐步扩展至全业务线,同时推动IT、业务、风控部门协同,确保技术部署与组织流程调整同步进行。

尽管零信任价值明确,但落地过程中仍面临挑战。例如,部分老旧系统(如传统ERP、工业控制系统)不支持现代身份协议,可通过“代理网关”或“适配层”技术解决兼容问题;初期投入较高的问题,可通过“按需采购、分步投入”策略平衡成本与收益;用户体验与安全的平衡,则需基于“风险自适应”原则优化验证流程(如对“可信身份+可信设备+可信环境”的场景简化验证);组织协同难题则需将零信任与业务目标绑定(如“保护客户数据,提升客户信任度”),争取管理层支持并建立跨部门专项小组。

随着数字化深入,零信任技术正向“更智能、更贴合场景”的方向演进。Gartner与IDC的报告指出,未来零信任将从“规则驱动”转向“AI驱动”,通过机器学习分析用户行为基线,实时识别异常并自动调整信任等级;云原生零信任将与Kubernetes等架构深度融合,云厂商也将零信任能力集成到云平台,企业可通过“云原生零信任服务”快速落地;在物联网与工业场景中,零信任将通过数字证书认证、微隔离和实时监控设备行为,实现IT与OT网络的“统一防护”。

数据安全交换系统:构建跨网传输安全通道,兼顾保护、合规与高效
以"Ftrans Ferry跨网文件安全交换系统"为例,其核心价值体现在三方面:支持传输前审批机制,防止敏感数据泄露;符合GDPR、等保2.0等法规要求,规避合规风险;通过自动化流程减少人工操作,同时提供完整…

2025-10-14

软通动力参会2025中国移动全球伙伴大会,携'5G+AI'成果共拓数智新篇
中国移动政企事业部副总经理陈豫蓉、政企事业部商客市场拓展部总经理李源、供应链管理中心副总经理崔芳、重庆公司副总经理雷雪梅、中国移动(成都)产业研究院副总经理赖静、中移国际DICT中心总经理纪涌等一行,实地考察…

2025-10-14

FLUKE DSX-602测试仪行情解析:功能价值、市场因素与购买建议
选择授权渠道能确保获得原厂正品、完整的售后服务以及软件更新支持,这对于专业工具而言至关重要。对于价格远低于市场平均水平的产品需要保持警惕,这可能是翻新机、二手设备或者非正规渠道的产品,其质量和售后服务可能无法…

2025-10-14

营信HZHJ智能货架:重构仓储流程,助力仓库实现智能化管理升级
营信HZHJ智能货架支持与企业ERP(企业资源计划系统)、WMS(仓储管理系统)无缝对接——比如,销售系统接到订单后,会自动同步至货架管理系统,系统直接提示“需出库哪些物品、对应货位在哪里”;采购系统则根据货…

2025-10-14

美国制裁下中国科技突围:华为5G领跑全球,中兴5G能效比优势铸就稳健发展
但令人惊讶的是,华为5G技术依然稳居全球第一梯队,中兴通讯也保持着惊人的稳定性。自主研发的麒麟芯片、全球领先的基站技术,这些都不是一朝一夕能够赶超的。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曾说:"制裁让我们看清了哪些是真正的朋…

2025-10-14

华为2025中国移动全球合作伙伴大会展风采 携鸿蒙生态共绘AI全场景智慧蓝图
作为中国移动重要合作伙伴之一,华为终端携多款备受业内关注的产品在本次大会华为展区亮相,全面展示华为“1+8+N”全场景智慧生活解决方案,通过沉浸式场景搭建和“人、车、家”全场景联动,向用户与行业伙伴展现互联互…

2025-10-14

中国移动“AI+”大会星光熠熠:华为阿里领衔,智元宇树共绘智能新蓝图
另一个则是阿里巴巴,其是中国移动共建AI产业新生态的战略合作伙伴,在展厅当中,阿里云展示了全栈自研AI云技术,全面呈现覆盖AI基础设施、大模型平台及行业场景应用的一体化解决方案,展现端到端的智能化服务能力。…

2025-10-13

SD卡误删照片别慌!掌握这些方法,轻松找回丢失的珍贵影像
五、总结“SD卡误删的照片怎么找回”并非难题,核心在于“及时止损+选对方法”:误删后立即停止使用SD卡,有备份就通过云存储或本地备份快速恢复,无备份则用易我数据恢复软件按“连接-扫描-预览-恢复”四步操作,…

2025-10-13

2025中国移动大会:华为“1+8+N”矩阵亮相,解码“人-车-家”智慧新篇
从折叠屏等移动终端到智能座舱,从智慧办公到运动健康,华为将通过软硬件融合创新,展现鸿蒙生态对未来数字生活的重构能力。在2025中国移动全球合作伙伴大会"碳硅共生 合创AI+时代"的主题下,华为以全场景产品…

2025-10-13

WiFi名称后缀的“5G”与手机5G有何不同?2.4G和5G频段怎么选?
所以,手机的 5G 网络和无线网络中的 5G 含义是完全不同的,手机中的 5G 网络说的只是移动通信技术的代数,而无线网络中的 5G指的就是网络的工作频段。 但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你家里还有其他连接局域网的…

2025-10-13